包豐源老師出版的《情志療法》榮獲2023年度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三等獎
近日,在中國民族醫藥學會2022、2023年度科技技術獎、學術著作獎頒發大會上,由包豐源老師出版發行的《情志療法》一書,根據《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著作獎評選辦法》有關規定,組織專家對通過形式審查的參評項目進行初評、終評和公示,最終經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評審委員會評審,《情志療法》榮獲2023年度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三等獎。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是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為推動各民族醫藥學術發展傳承,獎勵各民族醫藥學術領域編纂出版的優秀學術著作而專設的獎項。
該獎項旨在總結中國各民族醫藥學術發展現狀,展示民族醫藥最高學術成就與最新研究進展,獎勵在中國各民族醫藥學術工作領域中取得成就的集體和個人,促進中國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情志療法》一書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心智教育智庫專家、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理事、《情志療法操作規范》團體標準創立者包豐源老師帶領情志療法專家團隊所編寫,詳細介紹了情志療法的歷史源流、基本理論和調理方法,2022年3月由中國中醫科技出版社發行,列入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中醫理論講“百病生于氣”,始終強調身心合一,每一個身體的外在表現都能夠找到對應的內在心理活動,經由內在心理的調節能夠實現身體狀況的改善。《情志療法》系統梳理了中醫情志思想的發展源流,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中關于身心疾病、情志致病等觀點進行了詳細匯總,呈現了中醫情志思想的發展脈絡。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情志療法》對中醫情志思想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創新,實現了新的突破。情志療法以中醫情志思想為基礎,結合西醫和心理學關于情緒刺激對心血管、神經等系統的影響研究,通過深入理論推導和大量案例詳細論證,明確了多種疾病與情緒之間的對應關系,使傳統中醫情志思想更加具象化、科學化、可操作化。更進一步,創新性地提出了通過釋放、化解與清除情緒因素調理疾病、改善健康的標準化操作方法,為情緒與疾病的相關研究開拓了全新的應用路徑,有效幫助患者實現身心狀態的雙重好轉。
《情志療法》在情緒作用機制、情緒與疾病關系、處理情緒操作規范等理論分析基礎上,分章節對頭痛、眼睛、耳朵、哮喘、焦慮、抑郁、心臟,肝、脾胃、肺、腎、膽、乳腺增生、子宮肌瘤、頸椎病、腰椎病、甲狀腺病、 糖尿病等病癥進行了分析,從西醫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診斷到中醫對該病的認知、致病情緒等進行了深入闡述。并且對每一種疾病均進行了個案解讀分析,通過說明具體病癥的發病情況、情緒問題、處理過程、處理結果,展示了情志療法的良好實踐效果。
隨著因情志問題導致的功能性疾病不斷增多,社會公眾、中西醫從業人員對于科學認識和處理情緒的需求也更加強烈。此次榮獲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將有助于進一步在全社會范圍內普及推廣情志思想,幫助更多健康行業從業者、社會公眾開展“情志療法”理論和操作方法學習,共同提高中醫學研究的實用價值,不斷推動相關理論和操作方法走向深入,推動中醫治未病理念和情志思想的落地,在臨床治療和調理實踐中發揮更大價值,助力提升全民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