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恒環境十五周年丨致敬中國環保人的果敢與匠心
康恒15載,凈無止凈
步履堅定,鏗鏘前行
回首康恒的15年成長之路,始終如一的是固廢環保技術領域的不斷深耕。
正是這樣對技術創新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助力康恒在行業不斷扎根、生長、突破。今天,我們通過4個“固廢科學家”的成長小故事,致敬中國環保人的果敢與匠心。
自主創新 不懼權威
康恒在成立之初就將“技術創新”定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但當時技術權威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為了快速打破技術壁壘,公司走出了一條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轉化設計之路。
2009年,康恒環境承接了全國首例通溝污泥處理項目的設備總包業務,由于缺乏參考,技術引進后在設備調試階段遇到很大問題,而日本專家給出的修改方案也引起了公司內部的巨大爭議。
就在這搖擺不定之際,康恒環境首席運營官朱曉平親自到工地上督戰,反復比較后決定從現場實際出發,自己想辦法解決設備的運行問題。在朱總的帶領下,康恒技術人員和工人奮戰兩個星期,現場畫圖、現場加工,更換問題設備,最終完美解決了問題,再一次證明了康恒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自主精神。
對權威教條的反叛和挑戰,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助力康恒闖出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地。
精益求精 把細節做到極致
“又一批供貨的管夾被要求退回生產廠家,這引起了廠家的巨大不滿?!睘榱诉@個和螺栓螺帽差不多大小的管夾,已經從鹽城到上海開了兩次會議,加工尺寸改了好幾次,耗費了大量生產力,廠家一氣之下要放棄供貨。
但采購工程師石彰元明白康恒一向的工作風格與要求,即使是這么小的設備,也有必要進一步研磨細節,追求精密。于是他頂住壓力和廠家多次溝通,積極帶動供應商提升觀念和生產水平,最終得以順利交貨。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這一寶貴的精神品質早已內化于每個康恒人的價值觀和行動之中。
爐排進階 挑戰極限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拉薩,低氧低壓,地理氣候條件嚴苛,想要在這里引入焚燒爐鍋爐設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015年3月,康恒環境憑借可靠的爐排技術中標了拉薩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核心設備-機械爐排及配套設備合同。為確保項目長周期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技術中心反復對創新技術作出考證,最終確保首個海拔3600米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自2017年投產至今的順利運行。
想當初,業主對康恒的創新也是將信將疑,召集專家數次論證,為了保險起見,還配置了制氧裝置以備萬一,但事實證明,該裝置一次也沒有投入使用。
而經歷過拉薩高海拔考驗的康恒爐排,面對哈爾濱的極寒挑戰也依然堅挺如一。除此之外,康恒還研發出最小參數72噸爐排,并成為第一個在行業內應用最大千噸級高參數爐排的企業。
在這條技術探索之路上,固廢科學家一次次挑戰突破了爐排的技術壁壘,創造了許多“不可能”。
技術聯盟 合作共贏
2019年初,康恒環境發起的“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發電技術聯盟”(簡稱技術聯盟)正式成立,這是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自發成立的第一個以不斷促進技術進步為目標的非正式公益性組織。
早在康恒環境成立10周年之際,康恒環境董事長兼CEO龍吉生博士便莊嚴承諾,康恒環境將把自己已取得的技術研發成果毫無保留地與同行共享,致力于和同行共同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這一號召很快獲得了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鋼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諸多優秀同行企業的陸續響應,目前,技術聯盟內已有13家成員單位。
從最初引入國外壟斷技術,到堅持自主創新實現國產化,再到后來助推中國固廢走向國際??岛闶冀K保有胸中大義,將技術成果與各方慷慨共享,致力于在共創共融中,賦能中國固廢行業高質量發展,揚帆出海。
一部康恒技術創新史,半部中國固廢發展史。
15年堅持技術自主創新,過硬的技術水準和寬廣的格局,讓康恒獲得“固廢科學家”的美譽。
在此,向每一個為中國固廢前進而努力的環保人致敬。讓我們共同攜手,創造一個又一個更潔凈更友好的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