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攜手法大大電子合同,打造綠色火鍋品牌
1月9日,法大大與企業綠色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23年簽約減碳與低碳辦公白皮書》,該白皮書基于《低碳辦公評價》標準倡導的創新減碳技術應用方向,深入剖析企業低碳辦公場景及簽約減碳價值。為踐行“雙碳”理念,拓寬企業減碳思路,法大大將陸續呈現各行業龍頭企業的低碳辦公和簽約減碳的有效實踐,以期為更多企業提供參考。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餐飲行業穩步發展,但2020年新冠疫情重創了餐飲行業,大量餐飲門店關門,餐飲市場規模下降至4萬億元。后疫情時代餐飲行業逐步升級轉型,通過線上渠道、數字化升級等方案逐步減少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并有效推進餐飲企業標準化與規?;M程。紅餐產業研究院的測算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餐飲數智化市場規模將達到117.63億元,同比增長42.9%,餐飲業已進入數智驅動時代。
研究發現,餐飲行業自身運營碳排放絕對數量不高,據估算,2021年餐飲行業(范圍一、二)的碳排放總量約為4500萬噸二氧化碳,但其分布面廣、供應鏈路長、連接多個行業、參與消費者眾多等特點。
海底撈品牌創建于1994年,歷經20多年的發展,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已經成長為國際知名的餐飲企業。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地區共有1349家海底撈餐廳,港澳臺地區共有22家,整個大中華區的海底撈餐廳共計服務顧客超過2.76億人次,同時擁有注冊會員超過1.16億人。為了建立目標導向式的管理機制,海底撈已設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以2021年為基準年,2022年至2026年,平均每年的百萬元營業收入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2%;以2018年為基準年,到2025年底,單店平均用電量降低10%。
資料來源:《2023年簽約減碳與低碳辦公白皮書》
除建立減碳目標導向性機制,海底撈更通過數字化手段帶動行業創新發展,有效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據《2023年簽約減碳與低碳辦公白皮書》所示,依據“簽約減碳”計算模型測算,海底撈通過使用法大大電子簽年度線上合同簽署量高達約63.44萬份,全年降低約11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排放。
資料來源:《2023年簽約減碳與低碳辦公白皮書》
制度與宣導,打造綠色火鍋品牌
海底撈積極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并制定了多項內部制度規范,包括《門店日常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和《門店垃圾分類操作指導》等,以規范門店的廢棄物處置方式。鑒于其餐飲門店運營的業務特點,海底撈高度重視餐廚垃圾管理,不斷優化餐廚垃圾處置方式,并關注溫室氣體減排和塑料制品替代等問題,致力于成為最綠色的火鍋品牌。
低碳辦公,綠色經營,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海底撈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也涉及到低碳辦公。在海底撈的辦公室中,員工們采取了一系列低碳辦公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首先,海底撈鼓勵員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非機動車來上下班,以減少交通擁堵和碳排放。公司還提供免費的自行車和電動車充電點,方便員工使用低碳出行方式。其次,海底撈在辦公室內部也采取了一系列低碳辦公措施。例如,公司使用節能燈泡和節能電器設備,減少電力的浪費。同時,海底撈還鼓勵員工在工作中使用雙面打印和回收利用紙張等低碳辦公方式。
在面對消費者的門店端,海底撈積極響應低碳環保理念,與消費者共同推進“雙碳”目標。在門店內,通過指示牌和電子屏宣傳文明用餐、杜絕浪費的消費觀,并推出相關環保產品,讓消費者參與到低碳減排的社會公益行動中。例如,海底撈做出了“每售出一整鍋1200g的沙棘火鍋,就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一棵沙棘樹”的承諾,讓消費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環保意識,同時并倡導了綠色低碳的正向社會意義。
電子簽約,助力行業駛入降本增效快車道
在推進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海底撈于2019年率先在人力資源場景上線了電子簽系統,全面實現人力資源場景的線上化管理,在線簽署入、轉、調、離各環節的文件及合同,包括勞動合同、用工協議、員工風險告知書、員工培訓書等,提升門店用工管理效率,降低因合同簽署不及時帶來的用工風險,更直接減少紙質合同簽約的紙張浪費、快遞運輸低效、包裝浪費等問題。
除此之外,海底撈針對餐飲行業的用工特性,研發并上線了“樂才”服務業SaaS+Paas一體化勞動力及人力資源管理平臺,為其他連鎖餐飲品牌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服務,包括考勤排班、員工管理,在員工管理模塊使用電子簽在線簽署員工合同及文件,年度可有效節約數百萬張紙。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不僅在餐飲行業的數字化減碳方面位于領先地位,更通過實踐、應用帶動了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升級,提升行業用工效率,降低用工風險,顯著減少紙張浪費,為公司和其他連鎖餐飲品牌節約大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