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維CAD選擇難題,新迪數字是企業研發設計的「最佳拍檔」?
近日,艾瑞咨詢發布《中國三維CAD國產化研究報告》,報告中顯示,在通用三維CAD領域,國產三維CAD軟件廠商新迪數字通過收購、吸收和創新的方式,使國產三維 CAD取得了顯著進步,其產品“新迪天工CAD”已經達到通用三維CAD的國際先進水平。
在當今新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三維CAD軟件作為基礎工業軟件,處于價值鏈的最前端,是產品數據的源頭,在企業產品研發、設計和生產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對日益崛起的國產三維CAD軟件市場,制造企業如何精準挑選出既能滿足復雜精密產品設計需求,又能適應企業長遠發展規劃,同時還能借助政策推動和本土優勢實現降本增效的國產三維CAD軟件,成為了至關重要的決策環節。
對于我國的制造企業來說,本次報告為他們在選擇國產三維CAD軟件時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選擇項。
01選擇國產三維CAD,制造企業應該考慮什么?
很多制造企業的高層和基層工程師,接觸國產三維CAD軟件服務商與方案越多,在軟件選型時卻越來越迷茫,容易“選擇困難”。
原則上說,企業方在三維CAD國產化過程中希望其業務不能停、質效不能降、成本還不能高,因此對國產三維CAD軟件提出了很多具體的要求。
一是要求國產軟件在功能和性能上與國外軟件比較接近。新軟件要滿足可用性需求,不能打斷企業的生產連續性,不能降低產品設計的質量和效率。
一家國產三維CAD軟件廠商如果能把企業的剛需功能做好、算準,價格還比國外軟件低,那么理論上應該是企業優先考慮的采購對象。
二是優先選擇經過大量實際應用、驗證合格的軟件。這樣不僅能夠確保產品研發設計的高效率與低錯誤率,還能夠有力地保障最終產品性能和品質的穩定性,從而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和潛在成本。
制造企業主要可以從軟件廠商的技術實力、實際業務場景是否已經得到廣泛驗證以及廠商在該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等多重因素綜合分析。
三是考慮國產三維CAD軟件的二次開發能力和上下游應用生態。三維CAD廠商通過提供二次開發工具,方便合作伙伴和第三方開發者基于標準產品拓展能力邊界,形成面向特定行業或場景的專業工具。
同時,上下游生態完善的三維CAD廠商,其軟件還應該與CAE、CAM、PDM、PLM等數字化系統無縫集成,能夠幫助企業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高效協作和創新。
總體而言,企業在選擇國產三維CAD軟件時,看重產品功能性能、業務需求契合度及性價比,并優先選取經過長期驗證的穩定可靠軟件。同時,關注廠商技術實力、市場表現及其軟件兼容性和生態完整性,以實現高效無縫對接,提升整體產品研發效率。
02新迪數字,國產三維CAD軟件廠商最優解
當企業用以上諸多考量維度去甄選國產軟件時,又有哪些廠商會符合表現并脫穎而出呢?艾瑞咨詢的權威報告提供了可靠參考。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中國三維CAD國產化研究報告》顯示,近幾年國產三維CAD廠商不斷發力,截至目前,國內一線梯隊廠商都推出了滿足自主可控要求的三維CAD產品。
在通用三維CAD領域,新迪數字通過收購西門子Solid Edge全部源代碼和知識產權,推出新迪天工CAD,使國產三維CAD取得了顯著進步,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具體體現在,一是功能強大,新迪天工CAD擁有豐富的功能模塊,對標國際一流軟件,讓設計建模更高效,并涵蓋諸多行業應用需求。
報告顯示,新迪天工CAD 2023 一級菜單有500+功能,二級菜單有2000+功能,全面而豐富,標準版提供零件設計、裝配體設計、曲面設計、MBD、多CAD重用等15個模塊,高級版更包括電氣布線、逆向工程、管線設計、成本計算等模塊,廣泛應用于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科技電子等諸多行業。
二是成熟穩定,新迪天工CAD技術、產品成熟度上繼承于國際一流產品,同時融入了新迪數字在三維CAD領域二十年的研發經驗積累,擁有成熟穩定的大型軟件系統架構,并且經過全球上萬家客戶的成功應用檢驗。
三是全面兼容,在歷史異構數據兼容、生態兼容和二次開發等方面表現優異,比如支持各種異構格式數據的讀入和編輯,并可保留原始的圖紙關聯關系和模型裝配關系,及保持裝配模型中異構數據的關聯性;二次開發方面,擁有1500+個API接口函數,提供強大的二次開發能力;此外,可以無縫集成企業原有的數字化系統,例如西門子Teamcenter等。
從報告披露的具體細節看,新迪天工CAD整體呈現功能強大、成熟穩定且全面兼容等特點,尤其是在國產通用三維CAD軟件整體上與國際領先產品仍存在10年左右的差距之時,新迪數字展現出國產三維CAD的先進水平和強大實力,是制造企業選擇三維CAD軟件時的優選廠商之一。當然,鑒于過去國外軟件在國內市場的多年盤踞,制造業企業想要全面擁抱國產化也非一時之事。對于用戶而言,建議采用“新舊混用”方式,即新項目優先使用國產軟件,老項目仍可沿用國外軟件,這樣有助于企業在保證生產連續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國產三維CAD軟件的應用比例,通過實際操作和反饋不斷推動國產軟件改進和發展,最終達到全面應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