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記者采訪鄧明道稿記
記者:鄧先生你好!我是來自新浪財經的記者小紀,此刻能采訪您幾個問題嗎?
鄧明道:沒問題。
記者:鄧先生近些年在市場的豐功偉績我相信圈內人士都有目共睹,不知道鄧先生您對于當下市場行情有什么看法?
鄧明道:24年開年以來,整體行情還是非常不錯的,目前來看接下來還會有一段不錯的行情,我有信心讓追隨我的一些朋友的收益接在今年創造一個新的高點。
記者:看來鄧先生對于未來的市場行情還是十分看好的,這段時間我們也采訪了不少投資者,發現大部分人還處于虧損狀態,您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鄧明道:我發現虧損比較多的朋友可能出現了以下幾點問題:
1、持股信心不足,從而導致追漲殺跌的錯誤操作;
2、沒有做好持股周期的計劃,不清楚自己持有的股票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長線股票短線做,或者短線股票長線做;
3、倉位管理沒有做好,很容易就滿倉,甚至滿倉一支,缺乏風控意識;
4、擇時出現問題,在高位追漲買入,低位割肉賣出;
5、確定性高的股票低位的時候沒有重倉買入,一旦漲上來高位加倉,再次調整時被迫躺平或者交出盈利,割肉出局;
6、總是羨慕別人的股票漲,自己的不漲,一旦賣了自己的追了別人的,發現還是自己的不漲,別人的漲,兩面挨打;
7、賺了錢沒有及時止盈,最后坐了完整的過山車,盈利回吐大半無奈出局。
記者:那您認為這些問題有解決的方法嗎?
鄧明道:這些問題,我想是每一個從事股票投資的人都碰到過的,因為再厲害的大神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也是韭菜,就連巴菲特芒格也不例外。在20多年的股票投資生涯中,以上的每一個問題,我都感同身受過。也是一路高高低低,交了不少的學費走了無數的彎路。不過幸運的是,最近這些年,我已經逐漸遠離了這些問題,開始了穩定盈利的投資歷程。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個一個的分析:
1、持股信心不足導致追漲殺跌;
這個問題的癥結在于對所投資股票的基本面研究不夠深入,沒有建立起深度的認知,也對各種內外部因素導致的股價波動無法準確判斷影響大小和持續時間,這樣的情況下持股信心自然不足。就只能通過股價的漲跌來判斷這個股票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一旦漲了就覺得好,有投資價值;一旦跌了就覺得不好,失去了投資價值。這樣就難免一漲就追,一跌就割。
2、沒有做好持股周期的計劃,不清楚自己持有的股票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長線股票短線做,或者短線股票長線做;
這是個投資體系的問題。大部分投資者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也不知道自己屬于什么樣的交易風格。比如你是巴菲特、段永平一樣的長線價值投資者,還是喜歡每天操作的超短型選手,比如你最擅長成長股投資,又或者是周期股投資。在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投資體系之前,大部分人的投資風格都不會固定下來,而是隨心所欲,跟著感覺走,這樣就很容易用錯誤的方式操作正確的股票,盈利就成了碰運氣。
3、倉位管理沒有做好,很容易就滿倉,甚至單吊一支,缺乏風控意識;
倉位管理是控制風險和提升利潤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投資者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完全沒有倉位管理的概念。于是他們在買入股票的時候沒有章法,很可能一個沖動就滿倉買入;賣出股票的時候也是沒有任何的計劃,一個捕風捉影的傳言讓他恐懼可能就清倉了。這里最危險的操作方式就是滿倉一只。
4、擇時出現問題,在高位追漲買入,低位割肉賣出;
擇時的問題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會定量分析公司基本面對應的股票價值,從而判斷當前價格是否低估或者高估;二是不會從技術面角度分析當前股價的狀態和未來最有可能的走勢,從而做出錯誤的交易決策。
5、確定性高的股票低位的時候沒有重倉買入,一旦漲上來高位加倉,再次調整時被迫躺平或者交出盈利,割肉出局;
這里還是一個認知的問題。如果是通過自己的長期研究和分析得到的深層認知,一旦出現擊球點將會第一時間大量建倉,而不是分步建倉。這里并不是說分步建倉不好,而是對于高度確定性的重大機會,一旦出現,就最好第一時間把倉位打到自己能夠接受的最高比例,這樣才能夠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也不會出現高位補倉調整時利潤回撤多導致的心理波動。
6、總是羨慕別人的股票漲,自己的不漲,一旦賣了自己的追了別人的,發現還是自己的不漲,別人的漲,兩面挨打;
這個問題充分反映了人性的弱點。一方面我們總是愿意看那些漲得快股票,這些股票跌的時候我們選擇了視而不見,只看見自己愿意看的;另一方面大部分人有從眾心理,當一支股票天天漲,別人都說好的時候,自己做出跟風的選擇會讓人覺得更安全。殊不知股票投資,獨立思考和判斷最為重要。
7、賺了錢沒有及時止盈,最后坐了完整的過山車,盈利回吐大半無奈出局。
止盈其實是擇時技巧的一部分。根本上來說,止盈需要對股票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格是否偏離,偏離多少有相對準確的判斷,這一部分也需要應用到估值分析的方法以及技術面的分析,而很多投資者是不太具備這種能力的。
記者:感謝您的回答!我想這對于大部分投資者都很有幫助。
鄧明道:不客氣,最后再送給廣大投資者一句話,和有志于在投資大道上砥礪前行的朋友們共勉,希望大家能夠靠自己不斷的學習進化走上持續盈利的正確道路:
每一個昨天的自己,才是我們今天真正的靠山;
每一個今天的自己,才是我們明天真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