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生物2023年業績穩健增長
收益同比增長11.6%至人民幣170.3億元
毛利同比增長1.5%至人民幣68.3億元
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37.7%,延續強勁增長勢頭
非新冠臨床后期及商業化生產收益持續上升,同比增長101.7%
CRDMO商業模式R加速發力,進一步拓展合作
里程碑及研究服務收入逾8700萬美元
綜合項目新增132個,非新冠新增項目數創歷史新高
自由現金流達6億人民幣,助力業務持續增長
未完成訂單總額達206億美元
* * *
CRDMO商業模式推動長期可持續增長
"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助力收益穩健增長
綜合項目總數達698個, 包括51個臨床Ⅲ期項目和24個商業化生產項目,助力未來業績增長
"贏得分子"戰略貢獻18個外部轉入項目,加速增長
臨床后期與商業化生產收益增長至人民幣77.3億元,占總收益45.4%
全球布局加速發展,人才隊伍持續擴充,支撐業務再上新臺階
全球各大市場的非新冠業務持續增長,
其中,歐洲市場及亞洲市場(不包含中國)增長顯著
微生物及多種新型生物藥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成為未來增長引擎
累計通過33項全球監管檢查,展現卓越的國際質量體系
藥明生物精益運營管理系統(WBS)持續提升運營效率
充足產能支持4周內啟動任何新項目
香港2024年3月26日 /美通社/ -- 為合作伙伴提供開放式、一體化生物制藥能力和技術賦能平臺的全球CRDMO服務公司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或"集團",股票代碼:2269.HK),今日欣然宣布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報告期內")之經審核年度業績。
2023年財務亮點
收益:集團收益增至人民幣170.3億元,同比增長11.6%。收益增長的主要因素是:(1)成功執行本集團的"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憑借領先的技術平臺、行業最佳的項目交付時間和優秀的項目執行過往記錄,推動本集團收益增長;(2)為生物制藥行業提供的服務范圍擴大,包括抗體偶聯藥物(ADC)和雙特異性抗體在內的技術平臺快速發展,提高本集團的收益;(3)本集團多種前沿技術帶來的研究服務收益增長;(4)利用現有及新擴展的產能,包括歐洲和美國生產基地的產能爬坡。
毛利和毛利率:毛利同比增長1.5%至人民幣68.3億元,毛利率為40.1%。毛利率下降主要歸因于愛爾蘭、德國及美國新生產設施預期的產能爬坡的影響,部分被WBS與其他持續改善舉措所實現的效率提升所抵消。
純利和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本報告期內,純利和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分別為人民幣35.7億元和人民幣33.9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1.5%和23.1%,主要歸因于:(1)產能爬坡影響導致的毛利率減少;(2)資本市場動蕩導致的投資損益減少;(3)外匯收益減少;(4)銷售及營銷開支、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增加;及(5)與藥明合聯單獨上市相關的上市費用。
經調整純利:剔除股權投資虧損(收益)、外匯收益,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及藥明合聯上市開支,本報告期內經調整純利為人民幣49.5億元,同比下降2%。經調整純利率為29.1%。
基本每股盈利(EPS):基本每股盈利和經調整基本每股盈利分別為人民幣0.82元和人民幣1.13元。
2023年集團自由現金流達6億人民幣,為集團持續提升產能、國際化發展以及持續投資前沿技術奠定堅實的財務基礎。
2023年業務亮點
盡管新冠疫情后面臨嚴峻的宏觀環境挑戰,集團憑借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和成功實施"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依然保持業務穩健增長。
綜合項目總數再創新高,達到698個,新增綜合項目數達132個,創下單一財年內非新冠項目新增數目歷史新高。臨床后期項目數和商業化生產項目數分別增長至51個和24個,為集團收益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贏得分子"戰略進一步助力業務增長,為集團貢獻了18個外部轉入項目,其中包括9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項目數創歷史新高,推動集團近期和長期收益增長。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包括未完成服務訂單和里程碑付款在內的未完成訂單總額達206億美元。其中,未完成服務訂單達134億美元,未完成潛在里程碑訂單72億美元,將繼續保證近期和長期業績穩定增長。
在強大的非新冠項目數的助力下,集團非新冠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收益同比增長高達37.7%,為集團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增長至人民幣77.3億元,占2023年總收益的45.4%,延續集團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業務加速增長勢頭。剔除新冠項目后,集團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大增101.7%,體現出集團在新冠疫情后的持續增長勢頭。
憑借行業領先的技術平臺,集團研究服務業務蓬勃發展,同廣大客戶建立起多項藥物發現合作,其中包括集團與GSK(LSE/NYSE: GSK)就多款創新T細胞接合器(TCE)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體達成研究服務合作,以及與BioNTech (NASDAQ: BNTX)就單抗開發達成研究服務協議,這些合作有力證明了集團研究服務以及一體化CRDMO商業模式中R的強大優勢。
集團致力于在全球應用行業領先的自有技術平臺,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CRDMO服務。截至2023年末,集團通過其一體化平臺累計服務114個雙抗項目(包括45個WuXiBody?項目)、143個ADC項目以及25個疫苗項目。這些領先的技術平臺不僅夯實了集團的多元化CDRMO業務模式,還成為驅動集團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為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鞏固"全球雙廠"戰略,集團繼續加強全球生產網絡,在愛爾蘭、德國、美國和新加坡持續擴大產能。集團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擁有多元化的生產設施,提供靈活和可靠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充分滿足其全球客戶和合作伙伴的需求。
為充分釋放業務增長潛力,集團子公司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注于提供抗體偶聯藥物(ADC)等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企業,于2023年11月17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2268.HK),迎來新的業務增長和發展機遇。
剔除新冠項目后,北美和歐洲市場實現同比增長52.5%。此外,受益于當前良好的業務發展勢頭及全球業務拓展,歐洲市場非新冠項目收益強勢增長達172.4%。
集團持續推進WBS體系,2023年實施超過370個WBS項目,節約成本超過人民幣2.45億元,包括物料成本、資本支出,以及運營支出。此外,這些項目還大幅降低了相當于人民幣2.7億元的庫存。集團將進一步開發WBS這一管理系統,持續改善運營效率,為客戶及合作伙伴創造價值。
集團始終恪守世界一流的質量體系,自2017年以來已累計完成美國FDA、歐盟EMA、中國NMPA等權威藥品監管機構共33次檢查。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員工總數達到12740人,其中包括生物藥開發的4432名頂級科研人員。集團國際人才招聘進展順利,并保持了較高的人才保留水平,集團關鍵人才保留率近97%,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集團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戰略視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ESG領域取得的出色成績也獲得了業界廣泛認可,包括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獲得明晟公司(MSCI)最高AAA評級、獲得EcoVadis最高"鉑金"評級、被晨星Sustainalytics評為2024年"行業最高評級"和"區域(亞太)最高評級"企業,榮登CDP 2023年度水安全管理領導力"A評分"和 氣候變化 "A-評分"。
盡管2023年宏觀經濟環境復雜多變,集團憑借優秀的執行力、先進的技術、靈活的產能、一流的質量體系,以及一如既往的卓越運營,業務保持穩健增長勢頭。通過堅持"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以及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優勢,集團將繼續為實現長期增長注入動能,加速賦能全球合作伙伴,惠及廣大病患。
無懼宏觀環境挑戰,業務表現穩健
2023年,集團積極應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變化,堅持獨特的 CRDMO 商業模式,并成功執行"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業務增長持續強勁。集團綜合項目新增132個,為歷史最好水平(剔除新冠項目),綜合項目總數達698個。其中包括51個臨床后期項目和24個商業化生產項目,為集團長期收益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2023年,集團實現收益人民幣170.3億元,同比增長11.6%,這主要得益于非新冠項目的強勁增長。2023年,集團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37.7%,非新冠業務蓬勃增長,抵消了新冠業務下滑帶來的影響。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未完成訂單總額、未完成服務訂單和未完成潛在里程碑付款訂單分別達206億美元、134億美元和72億美元,充分彰顯集團業務可持續增長趨勢。三年內未完成訂單總額約39億美元,帶動集團短期內收益穩健增長。
盡管綜合項目數再創新高,未完成訂單具有相當規模,集團仍然能夠憑借強大的服務能力和充沛的產能確保在四周內啟動任何新項目。
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贏未來
得益于堅定執行"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集團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業務發展勢頭加快。截至報告期末,集團臨床后期項目和商業化生產項目分別增長至51個和24個。 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增長12.8%,達到77.3億人民幣,占2023年總收益的45.4%。剔除新冠項目,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大幅增長101.7%,未來收益增長潛力巨大。
在報告期內,集團戰略合作伙伴Amicus Therapeutic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FOLD)的Pombiliti?獲得了美國FDA、英國MHRA以及歐盟批準上市。Pombiliti?是一種與麥格司他聯合治療用于晚發型龐貝病成人患者的長期酶替代療法。集團于2012年啟動Pombiliti?項目,從一個概念起步,成功推進實現商業化。該合作項目的成功離不開集團自研一體化技術平臺的支持和集團多元化的生產能力,真正驗證了集團長期以來堅持的 "跟隨分子" 戰略的成效——將概念轉變為商業化生物藥。
憑借一如既往的高效執行力、快速的交付時間和前沿技術,集團商業化生產的能力和規模受到全球客戶廣泛認可,已建立起優秀的行業口碑。在報告期內,集團通過"贏得分子"戰略持續加速業務管線增長,成功轉入18個外部項目,包括9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創歷史新高。這一戰略將持續推動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的增長,為集團長期發展注入動力。
CRDMO業務平臺 – 研究服務(R):
研究服務業務方興未艾 實現顯著增長
集團持續致力于加強創新生物藥發現及優化的能力,不斷豐富和改進現有技術平臺,這對CRDMO商業模式的成功至關重要。通過不斷努力,集團的研究服務業務實現顯著增長。
集團不僅與GSK(LSE/NYSE: GSK)達成研究服務合作,集團的研究服務實力再次通過與BioNTech (NASDAQ: BNTX) 達成研究服務協議得到驗證。集團將通過其專利技術平臺為BioNTech開發針對兩個未披露靶點抗體,用于研發新一代候選藥物。集團將獲得2000萬美元首付款,并有資格獲得研究、開發、注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級銷售提成。
在報告期內,集團位于美國的波士頓研究中心正式運營。該中心是集團全球第三個研究服務中心,也是集團在美國首個能為不同規模客戶提供藥物發現研究服務的基地,對集團為賦能全球客戶的多元化綜合服務提供重要支持。
CRDMO業務平臺 – 開發服務(D):
前沿技術平臺 強化業務增長動能
為賦能全球合作伙伴將高質量、可負擔的創新生物藥帶給全球病患,集團頂級生物藥開發團隊不斷探索創新,致力于將"一紙創想變為可以改變生命軌跡的生物藥和疫苗"。在報告期內,集團賦能客戶完成110項新藥臨床研究審批(IND),為超過670種不同藥物分子提供研究和開發服務。
報告期內,作為持續創新的成果之一,集團推出自研創新生物工藝技術平臺-WuXiUI?,能夠顯著提升不同細胞系及多種分子結構藥物的產量和質量。該平臺基于超強化的流加細胞培養工藝開發的解決方案,相較于傳統工藝,能將上游開發產量提升3-6倍,并能顯著降低生產成本。WuXiUI?還具有超強的靈活性,增強商業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可以滿足不同商業化產品市場的供應和生產需要。集團不斷推出創新技術平臺,以兼具質量、速度和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賦能客戶迎接下一代創新藥研發浪潮。
CRDMO業務平臺 – 生產服務(M):
持續提升產能 強化生產能力
為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集團堅持施行"全球雙廠"戰略,不斷提升全球產能,打造可靠的供應鏈網絡。
報告期內,集團位于愛爾蘭敦多克的生產基地榮獲國際制藥工程協會(ISPE)2023年度"最佳設施運營獎"。愛爾蘭基地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GMP放行,在全球客戶大量商業化生產需求的支持下,該基地目前正處于高效、快速的產能爬坡階段。
集團將繼續增強其在德國的生產能力,其中勒沃庫森基地新增第二條制劑灌裝生產線,伍珀塔爾基地原液產能翻番,預計將從1.2萬升增長至2.4萬升。兩個基地雙雙擴充產能,將形成強大的合力,顯著提升集團在歐洲的臨床和商業化生產服務能力。
為了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合同生產服務需求,集團將把美國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基地產能從2.4萬升擴大至3.6萬升。伍斯特基地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后,將能夠更好地為全球客戶提供從生物藥發現、開發到臨床和商業化生產的全方位、端到端服務。
集團在新加坡的一體化CRDMO中心也在快速推進。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已完成土地收購,正在積極推進各項申請。該中心近期已正式開工奠基,工程建設正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集團與森松法瑪度達成戰略合作,后者將為新加坡CRDMO中心的兩個重要生產設施提供模塊化工廠。
通過以上產能擴充,集團加強了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的全球網絡,服務能力得到極大提升,能夠更靈活地就近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微生物業務將成為又一增長引擎
集團利用其強大的服務能力和產能,為各類生物藥研發建立起一體化服務平臺。這些平臺已快速實現成功應用和拓展,極大地拓寬了集團的業務范圍,成為未來新的增長引擎。
通過資深科學家團隊的努力,以及集團在抗體開發領域積累的精深洞見,截至報告期末,集團已累計服務114個不同構型的雙抗項目。集團擁有業界領先的雙特異性抗體專利平臺WuXiBody?,該平臺幾乎可將所有抗體序列用以構建雙特異性抗體,還兼具構建各種不同價數的靈活性。該平臺共達成45個對外合作項目,持續在全球獲得廣泛認可。藥明合聯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內的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物的綜合項目數增至143個,其中21個項目處于臨床II/III期階段,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全球ADC及其他生物偶聯藥物外包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報告期內,藥明海德也實現了穩定增長和發展,項目數增加至59個,包括25個綜合項目,彰顯了藥明海德卓越的技術實力、服務質量、CMC及注冊服務能力,行業聲譽不斷增強。
同時,集團還拓展了端到端服務能力,為基于微生物發酵技術的新一代生物制品提供全方位服務。集團一體化技術平臺吸納了大腸桿菌和酵母等微生物表達系統,可以更快、更高效、更具有成本效益地為酶、抗體片段、重組蛋白 、病毒樣顆粒(VLP)等多種分子提供服務。
藥明合聯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
2023年7月,集團宣布擬分拆其旗下生物偶聯藥物CRDMO服務公司藥明合聯(WuXi XDC)并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同年11月17日,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股票代碼:2268.HK)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成功上市,開啟發展新征程。藥明合聯為集團并表子公司。此次上市會進一步釋放藥明合聯的發展潛能,專注于其獨特的、全球領先的生物偶聯藥物的CRDMO服務,并從抗體偶聯藥物(ADC)拓展至所有生物偶聯藥物,以更明確的業務重心及策略支持集團的持續增長。同時,這也使集團的整體資金及資源配置更為有序高效,通過公司管治、市場溝通、營運及財務透明度的提高,為集團及其股東創造價值。
世界一流質量體系為未來奠定基石
集團持續打造全球最高質量體系,構建了堅實的護城河。自2017年以來,集團累計完成美國FDA、歐盟EMA、中國NMPA等多個國際權威藥品監管機構的33次檢查,審查過程中,無發現重大問題及數據可靠性問題,成為首家以及唯一一家獲得該等監管機構認證的在中國商業化生產的生物藥公司。集團已完成全球客戶的超過1200次GMP審計,以及超過120次歐盟質量受權人(QP)審計。成功通過這些嚴苛的認證和審計,彰顯集團始終恪守國際質量體系,持續向全球客戶交付高質量生物藥造福全球患者的實力和能力。
全球頂尖人才團隊
藥明生物重視人才發展,建立了系統的招聘、培訓和薪酬計劃,吸引并保留全球頂尖人才。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員工總數達到12740人,生物藥研發服務團隊已形成相當規模,由4432名科研人員組成。國際市場人才招聘進展順利,以支持集團能力和規模壯大。不斷擴大的人才團隊助力集團保持強勁的業務增長勢頭,準時滿足項目交付。集團人才保留策略卓有成效,關鍵人才保留率超過97%,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ESG作為長期發展基石
藥明生物始終將可持續發展視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石,并將其融入集團的愿景與使命,是集團實現高質量、長期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集團積極承擔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致力于促進ESG表現持續提升,旨在造福所有利益相關者,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在報告期內,各項ESG目標和指標在其聚焦領域,如DEI、氣候變化與節能減排、資源效率等,都得到了優先考慮和監測。
報告期內,集團宣布簽署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承諾書,成立DEI委員會,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此外,集團的ESG戰略和舉措也得到了全球評級機構的認可——入選2023年標普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世界指數(DJSI World)和道瓊斯新興市場指數(DJSI Emerging Markets Index);在明晟公司(MSCI)的ESG評級中獲得最高AAA評級;獲得國際權威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機構EcoVadis最高"鉑金"評級;被國際知名ESG評級機構晨星Sustainalytics評為2024年"行業最高評級"和"區域(亞太)最高評級"企業;獲得環境非營利組織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水安全管理A級評分、氣候變化A-評分。
管理層評論
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博士表示:"盡管面臨宏觀環境挑戰,我們依然在2023年保持業務穩健增長,再獲佳績。集團憑借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和‘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在過去一年內新增132個綜合項目,其中非新冠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達歷史最好水平。集團綜合項目總數高達698個,其中51個處于臨床后期階段,24個處于商業化生產階段,彰顯了我們持續增長的蓬勃勢頭。‘贏得分子'戰略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貢獻了18個外部項目,其中包括9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這一突破性成績反應了全球客戶對我們的高度認可。在充沛的業務管線支持下,非新冠業務仍然是集團穩健增長的關鍵驅動力,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37.7%,非新冠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入同比激增101.7%。得益于融資環境復蘇和全球布局加速發展,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非新冠收益顯著提升,同比增長52.5%,體現了集團持續獲得全球合作伙伴認可,合作伙伴關系得到進一步深化。"
陳博士進一步表示:"2023年,我們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在‘R'、‘D'、‘M'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在‘R'端,我們與GSK,BioNTech等國際知名醫藥公司達成研發服務協議, 再次證明了公司一體化生物藥發現技術平臺助力全球合作伙伴研發創新產品的能力。‘D'端強勢發展,我們已支持全球客戶成功完成超過110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s),并推出了創新生物工藝技術平臺WuXiUI?和WuXiHigh?。未來,我們將繼續投資新一代技術,增強‘R'端和‘D'端能力,通過行業領先的技術平臺和全面的研發能力保持技術領先地位,高質高效賦能廣大合作伙伴。集團在‘M'端持續擴大,我們已合作24個商業化生產項目,達歷史新高,持續增加的商業化項目及管線類潛在重磅藥物將帶來巨大增長空間。為了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貫徹‘全球雙廠'戰略,并利用穩健的自由現金流為全球產能擴大注入強大動能,為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的多元化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盡管國際市場復雜多變,融資環境緩慢復蘇,生物醫藥行業砥礪前行,我們初心依舊,持續修煉內功,通過一系列戰略舉措在挑戰中創造不凡,在逆境中強韌增長。展望 2024 年,我們恪守合規經營的原則,并遵照開展業務地區適用的法律法規運營,致力于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我們將持續推廣WBS精益管理體系,助力客戶提高研發生產的效率。同時,我們堅持行業領先的ESG戰略和屢獲認證的世界一流質量體系,成為值得全球客戶信賴的合作伙伴。未來,我們也將繼續加強能力和規模建設,持續打造和鞏固一體化技術賦能平臺, 為集團持續穩定發展夯實基礎,加速和變革全球生物藥發現、開發和生產進程,賦能全球合作伙伴,造福廣大病患。"
藥明生物董事長李革博士總結道:"以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為驅動,矢志不渝急客戶之所急,解客戶之所需,藥明生物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客戶為中心,堅持端到端的CRDMO業務模式,進一步提升執行能力,加強全球產能建設,臻于至善,卓越運營。我們將繼續奮楫篤行,助力合作伙伴快速將創新藥推向市場,造福全球患者,早日實現‘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偉大愿景。"
主要財務比率
(截至12月31日止12個月)
主要財務比率 | 2023年 | 2022年 | 變動 |
收益(人民幣百萬元) | 17,034.3 | 15,268.7 | 11.6 % |
毛利(人民幣百萬元) | 6,827.9 | 6,724.0 | 1.5 % |
毛利率(%) | 40.1 % | 44.0 % | |
純利(人民幣百萬元) | 3,570.6 | 4,549.9 | (21.5 %) |
純利率(%) | 21.0 % | 29.8 % | |
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人民幣百萬元) | 3,399.7 | 4,420.3 | (23.1 %) |
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率(%) | 20.0 % | 29.0 % | |
經調整純利(人民幣百萬元) | 4,950.4 | 5,053.9 | (2.0 %) |
經調整純利率(%) | 29.1 % | 33.1 % | |
EBITDA(人民幣百萬元) | 5,613.2 | 6,353.4 | (11.7 %) |
EBITDA利潤率(%) | 33.0 % | 41.6 % | |
經調整 EBITDA (人民幣百萬元) | 6,993.0 | 6,857.4 | 2.0 % |
經調整EBITDA利潤率 (%) | 41.1 % | 44.9 % | |
經調整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 | 1.13 | 1.18 | (4.2 %) |
關于藥明生物
藥明生物(股票代碼:2269.HK)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合同研究、開發和生產(CRDMO)公司。公司通過開放式、一體化生物制藥能力和技術賦能平臺,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服務,幫助合作伙伴發現、開發及生產生物藥,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加速全球生物藥研發進程,降低研發成本,造福病患。
藥明生物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擁有超過12000名員工。憑借這些員工組成的專業服務團隊,以及卓越的技術和洞見,公司為客戶提供高效經濟的生物藥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12月底,藥明生物幫助客戶研發和生產的綜合項目高達698個,其中包括24個商業化生產項目。
藥明生物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視為業務發展和企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致力于成為全球生物藥CRDMO領域的ESG領導者,例如應用更綠色環保的新一代生物制藥技術和能源等引領行業發展。公司成立了由首席執行官領導的ESG委員會,全面落實ESG戰略并踐行可持續性發展承諾。如需更多信息,請瀏覽:www.wuxibiologics.com。
前瞻性陳述
本新聞稿載有若干前瞻性陳述,該等前瞻性陳述并非歷史事實,乃基于本集團的信念、管理層所作出的假設及現時所掌握的資料而對未來事件作出的預測。盡管本集團相信所作的預測合理,但基于未來事件固有的不確定性,前瞻性陳述最終或會變得不正確。前瞻性陳述受以下相關風險影響,其中包括本集團所提供的服務的有效競爭能力、能夠符合擴展服務的時間表、保障客戶知識產權的能力。本新聞稿所載的前瞻性陳述中僅以截至有關陳述作出當日為準,除法律有所規定外,本集團概不承擔義務對該等前瞻性陳述更新。因此,閣下應注意,依賴任何前瞻性陳述涉及已知及未知的風險。本新聞稿載有的所有前瞻性陳述需參照本部分所列的提示聲明。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
為補充本集團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展示的簡明綜合財務報表,本集團提供作為額外財務指標的經調整純利、經調整純利率、經調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經調整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及經調整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惟該等數據并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要求,也不是該準則所呈列。
本公司認為經調整的財務指標有利于理解及評估本公司的基礎業績表現及經營趨勢,并且通過參考該等經調整的財務指標,及借著消除本集團認為對本集團核心業務表現并無指標作用的若干異常、非經常性、非現金及/或非經營性項目的影響,有助于管理層及投資者評價本集團財務表現。本集團管理層認為該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財務指標于本集團經營所在行業被廣泛接受和應用。然而,該等未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呈列的財務指標,不應被獨立地使用或者被視為替代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編制及呈列的財務信息。本公司股東及有意投資者不應獨立看待以上經調整業績,或將其視為替代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準備的業績結果。且該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財務報告指標不可與其他公司所呈列類似標題者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