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裝大智慧,麥德龍在零售細分市場引發新聲浪
過去的一年里,你的消費習慣有在改變嗎?你的消費預算有在降低嗎?
前段時間,尼爾森IQ發布《2024中國消費全景展望》中顯示, 89%的消費者表示已經改變購物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和市場狀況。報告還提示了三個重要趨勢,精打細算理性消費成主流;精細化運營謀求增長,情緒及體驗仍是帶動消費的有力增長點;搶占近場消費圈。
這也意味著,大浪淘沙之年,零售的終極法則永遠不變——不是盲從跟風,而是抓住消費者,研究消費者,將商品和服務做到目標消費者心里去,你就能在市場上找到機會。
傳統商超麥德龍在社媒燃起的一把火
在一些觀念中,大包裝往往代表著更高的性價比。然而記者最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相比傳統商超主推的“大包裝”,麥德龍的小包裝反倒在某種草媒體平臺火了起來。通過在小紅書平臺搜索,記者發現“麥德龍 包裝”、“麥德龍零食 小包裝”竟然成為了麥德龍相關比較熱門的討論詞。
社交媒體上的這種熱烈討論究竟是因為什么呢?
走訪麥德龍門店,記者從一些消費者的采訪中,找到了答案——麥德龍的小包裝,正在為中國家庭解決著消費痛點。
身為媽媽的Anne提到,他們是擁有兩個孩子的四口之家,相比傳統商超售賣的大包裝,她更喜歡麥德龍的小包裝商品。孩子的胃口比較叼,自己經常需要更換新的菜譜,來滿足孩子對食物上的好奇心。針對想要又不確定是否適合自己孩子的東西,小包裝的設計很好減輕了她試錯的成本。Anne還補充到,每樣食材大包裝,需要在過期前吃完,這樣也會導致孩子或者一家人在短時間對某個菜品吃膩,為了避免出現營養不均衡,她需要更多的小包裝食材,來豐富她的一家人的餐桌。
陳女士是一位職場媽媽,關于麥德龍的小包裝,她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照顧家庭的同時還要兼顧工作,有時候會給孩子烹飪一些冷凍食材,分量太大的話,會導致剩余的食材一直占用冰箱的空間,不想浪費的話,就得一直想起來吃。久而久之,也會很影響他們一家人對于新鮮食材的攝入。麥德龍小包裝的設計,正好為她提供了新的選擇。
小包裝里藏著大洞察,讓中國家庭減負不減質
記者走訪麥德龍門店還發現,小包裝商品類別還不少——16顆一盒的麻薯、2支一升的鮮牛奶、100至200克的干酪、600克水果麥片、800克至1千克的烤翅、200克的三文魚片、一袋三包獨立包裝的手撕魷魚條......這些商品的共同特點是:相比其他同類產品,麥德龍的包裝更小,像山楂條、楊梅等零食也都是一袋里分獨立包裝,消費者能夠方便分享,不僅避免了浪費,也迎合了年輕群體喜歡嘗新和熱愛分享的喜好。
不僅僅是零食和牛奶,麥德龍肉類區一些熱賣品也有這個特點。記者看到,麥德龍門店自分割的豬肉、牛肉也很受顧客歡迎,門店工作人員說,"中國人就愛吃個新鮮,一大包買回去吃不完浪費不說,還浪費錢",商品設計為顧客的“錢袋子”考慮,貼心地把控了單價和品質。同樣的預算下可以買更多,豐富大家的購物車,買回去還不至于吃不完囤在冰箱,影響下次的食用品質。
在當下這個追求高效與環保的時代,麥德龍的小包裝商品,不僅是商品的簡單調整,也是對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一種貼心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