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水麻辣燙到秋林里道斯紅腸,地方美食如何“出圈”走向全國餐桌
中國的美食源遠流長,每一種地方美食都承載著地域的特色和文化底蘊。如北京的鹵煮火燒,如陜西的羊肉泡饃,又如上海的小籠包、蟹殼黃......然而近年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地方美食頻頻出圈,一串燒烤、一盤麻辣燙、一根紅腸一夜之間就能成為互聯網“流量密碼”,甚至帶火一座城的案例并不鮮見。
秋林里道斯紅腸與天水麻辣燙刮出“流量彩票”
今年年初,甘肅“天水麻辣燙”火爆出圈,熱度持續至今。據天水發布,截至3月26日下午5點,全網涉及“甘肅天水麻辣燙”的相關短視頻和信息點擊量達161.4億次,天水市文旅訂單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20.1%,其中,酒店民宿訂單量同比增速為114%,景區門票相關訂單量同比增速為500.9%。
同樣的熱潮也在今年的哈爾濱上演過,隨著冰雪游、哈爾濱紅腸、凍梨等的爆火,2024年元旦假期,哈爾濱旅游熱度環比上漲240%。黑龍江全省累計接待游客661.9萬人次,同比增長173.7%,旅游收入69.20億元,同比增長364.7%。哈爾濱紅腸頭部品牌秋林里道斯作為外地游客“來哈必吃、離哈必帶”的特產受到全國消費者追捧。數據顯示,百年老字號秋林里道斯紅腸在元旦期間的銷量環比增長130%。
正如央視評論員白巖松描述,近兩年,某一個城市突然呈現文旅火爆的態勢,變成網紅城市,已經越來越像幸運“抽獎”,并且已經到了定期就“開獎”的階段。前有“淄博燒烤”、接下來是冬季哈爾濱的爆紅,這個春天輪到了甘肅天水“中獎”。
地方美食成千上萬,從當地到風靡全國,“中獎”背后有哪些成功因子?城市和品牌又如何在“高光時刻”抓住“出圈”機遇相生相長?
長期主義經營美食,品質地方特色美食“出圈”,品質是內核。說到天水麻辣燙火爆出圈的背后,是甘肅優質特色農產品的集中展示:天水甘谷辣椒、隴南花椒、定西洋芋、武山粉條……麻辣鮮香更是其中精髓。這抹麻辣鮮香的源頭可以追隨到千百年前,花椒在天水已有超過千年的種植歷史。天水甘谷是我國辣椒栽培最早的縣之一,如今甘谷辣椒暢銷全國及韓、日、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而一根正宗秋林里道斯紅腸,同樣離不開傳承百年的好品質。為了讓原汁原味的“里道斯”紅腸重回市場,秋林里道斯掌門人仲兆敏曾查閱“秋林”紅腸的歷史資料,走訪哈爾濱市肉灌制品行業的老技師,請出年邁的老秋林師傅幫助回憶整理當年的配方和工藝,與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探討。經過近百次的試制,秋林里道斯紅腸終于帶著久違的濃濃熏香,重回百姓的餐桌。
直至今日,秋林里道斯紅腸依然保持了人工制作。制作過程中,熏爐師傅會用手摸過爐膛的溫度濕度,再點燃木柈火,同時自己掐算時間,過程中觀察紅腸的顏色、濕度,手工挪動木柈火堆。有媒體曾報道,熏制技師平均一年燒壞20多雙鞋。 正是這樣精益求精的制作,“烤”就了秋林里道斯紅腸的百年長紅。
地方那抹獨特煙火氣的代表
從掀起“進淄趕烤”熱潮的淄博,到打造現象級冰雪熱的“爾濱”,再到如今因一碗麻辣燙火爆全網的天水,梳理發現,這些城市走紅,仿佛是拿了同一個“劇本”,先是短視頻平臺上輿論發酵引爆熱點,人潮涌入城市,隨后當地“花樣寵客”,全城奮力延續這“潑天的富貴”。誠然,所謂“劇本”只是總結了網紅城市的一些共同點,在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這些網紅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間煙火氣,最撫游客心,用真誠、善意和溫暖來打動游客。
天水因為一碗麻辣燙,火了一座城;“爾濱”因為冰雪,火了一座城。回顧今年“爾濱”的出圈,同樣最開始是冰雪游、紅腸、凍梨等東北美食成為流量入口,隨后凍梨擺盤、地瓜配勺等寵愛“南方小土豆”的舉措被不斷“造梗”,為當地的流量推波助瀾。“以客為先、以客為尊、以客為友、以客為親”一次次拉高冰城“溫度”。地鐵,冰雪大世界到太陽島區間擺渡免票。出租車,從快從嚴從重處罰宰客現象。防止南方“金豆子”們腳滑,工作人員在中央大街地下通道鋪防滑地毯.......
在這背后除了地方主動作為,也不乏當地企業紛紛出力。作為“來哈必吃、離哈必帶”的一張城市名片,秋林里道斯冠名贊助冰雪大世界的大滑梯,在哈爾濱中央大街豎起藝術冰雕,將冰雕文化與紅腸文化相融合,以創新性、互動性和參與性的營銷,形成好吃+好玩新搭子。
此外,秋林里道斯響應政府號召,在全市300余家門店設立“溫暖之家”愛心驛站,為八方游客、戶外工作者、普通市民等有需人群提供一處溫暖之所,一杯溫暖之水,一份愛心烤腸,做好龍江溫度的傳遞者。
地方美食與城市的關系從來都是相生相長的,地方美食做強特色,融入城市發展律動,讓自己成為地方獨特的煙火氣,在此基礎上由美食引發對城市的向往,再隨著城市的“走紅”,接住流量,進而走入全國各地、千家萬戶也就順理成章。
天水正“紅”,成為下一個“網紅”的是哪一樣美食、哪一座城市?我們不得而知,但前有淄博燒烤、正宗哈爾濱紅腸秋林里道斯,后有天水麻辣燙,我們有理由相信以長期主義踏實經營,做強地方特色,做好品質如一,地方美食與城市終歸能迎來共同繁榮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