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新生的龍泉S椅,是班蘭有關“平衡”的表達
“如果把設計師作為一個撰寫者,材質一定是語言或者是詞匯。對于語言,我沒有偏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選擇最恰當的材質?!?/p>
——韓軼
探尋傳統與現代的平衡
在“是否恰當”中做出選擇,就一定會有比較與思考。制作家具的過程中,比較材質的軟硬度,思考形制的適配感……往長遠看,一把椅子在詩意化的棲居里,是否在功能性和生命力上找到平衡的表達,不會褪色?這是設計師韓軼經常會思考的問題,也是班蘭堅持探索中國現代主義風格之路的習慣使然。正因如此,才有了一把椅子的迭代進化:龍泉S椅。跟隨安邸AD的鏡頭,龍泉S椅的生長過程躍然眼前。
龍泉S椅是由中國圈椅的潛移默化而生發出的再一次設計,在提純中找到更舒服的形態存在、更準確的使用尺度關系,是班蘭對中國現代風格的準確表達。向過去尋找解法,似乎是許多設計師樂于揣摩的事情。如果明式圈椅讓人有種在博物館中隔欄相望的距離感,那么在1944年,丹麥設計巨匠漢斯·韋格納(Hans J. Wegner)融合Klismos椅和明式圈椅的特點設計出了的“中國椅”,可以說是拉近了人與圈椅之間美感的距離。而經過漫長的平靜后的今天,將功能與形制的匹配極致表達的龍泉S椅,則再度讓圈椅的美更加貼近當下的生活,班蘭創始人兼設計師韓軼說:“明代的圈椅非常完美,但那個完美屬于明代。每個時期會有不同的需求,對于?的關注、整個環境的變化、包括生活樣態的變化,都是今天的設計師需要思考和疊加進去的。我們之所以盡全力去實現迭代,只是想把這種美放至今日今時,放在更恰當的今天的生活中去?!?/p>
圈椅歷經了數百年,時光往往不只鐫刻歲月的年輪,更滋養出向上生長、茂盛喜人的枝干。龍泉S椅在古往今來的傳承間,實現了現代生活與傳統氣韻的平衡表達。
配比人與科學的平衡
看見一個好的家具,人們往往會好奇它的制作過程。這次在班蘭總部工廠的車間里,我們目睹龍泉S椅從無到有的全過程,班蘭定制的“任務車”在不同工作站間有序穿行,按工藝流程逐步打磨部件。班蘭采用柔性生產模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以豐田汽車公司為代表的豐田生產模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班蘭定制出來的模式在內部被稱作“BPS”,從品牌創立之初,便由制造業專家打造出這套靈活體系,做到了無庫存,準時交付。其核?特征包括生產設備的靈活性、生產流程的可調度性、供應鏈的靈活性以及員?的多樣化技能。這?是“作坊式的現代化工廠”,滿足多零件多規格的家具生產鏈條在手工打磨與自動化智造之間的有序切換和平衡。在班蘭,所有作業節點由精細的生產排程控制,每一個過程則是人工和機器精工細作打磨而成。
細看龍泉S椅,不僅視覺上賞心悅目,使用上更是得心應手,以舒適自然的姿態融?現代家庭的生活。龍泉S椅的靠背、扶手集于一根弧線,從實木開料到定厚、出榫、排鉆等工序,再到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的全自動化精密造型,工序復雜。這是一次次對產品打磨調整后的科學結論,組裝起穩固的骨架,實現設計中的形制。而木材與皮革的拼接包裹處,又是規則細密的縫線——手工技藝傾注的心血,讓龍泉S椅擁有了高雅不凡的氣度,將東方氣韻和現代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兩種截然不同的制作方式各有所長,深諳此道的班蘭在龍泉S椅的制作中,配比出了手工與科學間的平衡表達。
當人們坐在龍泉S椅上,感受皮質椅圈的溫潤時,韓軼對于人與科學的平衡表達,也在不經意間傳遞著。時間會在很多事物上留下痕跡。韓軼多年前去米蘭出差,入住寶格麗酒店時發現經典的意大利家具因為常年的使用,實木扶手已經磨出了白邊。“這種磨損是正常的,有些人喜歡,但我覺得需要解決,因為一個美的東西也許可以有更好的方案。”于是,就有了龍泉S椅最為獨特的皮質椅圈和靠背,以及45度相切的碰撞。設計師豐富的創造力,與有關時間的真理表達,也再度實現了平衡。
滿足造物與使用的平衡
“做一件前所未有的東西,有人把它帶回家參與到他的生活中,是造物的快樂”,這是韓軼的快樂。因此,他非常執著于對龍泉S椅的反復打磨:前后七、?年的時間,總共三、四十版的調整,遠比想象的要長。韓軼說:“有兩個驅動力,第一是形制,第二是功能,而功能又包括了外化的實用功能,內化的材料工藝等,一直在這兩條線上不斷地否定、肯定、再否定……圈椅要舒服,寬高比要小,坐深要短,但是這種低和短對個子高的人而言,兼容度是不夠的。為此,我放棄了兩個特別酷、特別俊朗的形制……打磨本身就是最有魅力的一個創作結果,過程的本身就是結果?!鄙頌榘嗵m的創始?和設計師,他有足夠的時間與試錯空間。為了讓使用者更好感受到龍泉S椅的美好,他不由自主地推進更加周詳和細膩的思考與嘗試,看得出來,他樂在其中。
在韓軼眼中,龍泉S椅的靠背和材質要更加現代,纖薄的設計語言搭配豐富的內部填充材質,為不同的脊背提供不同的舒適度。而下掛靠背內部的薄片設計至少經過一萬次的耐折彎強度測試,以確保班蘭提出的十年質保。此外,龍泉S椅有墨橡木、白橡木和黑胡桃木三種不同材質、木色,再結合木質和皮革兩種座板的變化、十種色彩的皮質椅圈選擇,充分滿足不同空間的風格需求。凡此種種的實現,都傳遞著造物的滿足感,當有人將龍泉S椅帶回家中,參與其日常,造物與使用的平衡自然實現。
“不僅是中國設計師,我發現很多西方設計師也對明式圈椅的形態情有獨鐘。扶手、靠背等功能集于一根線,不僅有形式感,也是?種帶有中國藝術精神的提純、簡化和抽象的結果?!苯徽勯g,韓軼毫不掩飾對圈椅這一課題的濃厚興趣。同樣,相信在對東方傳統美學的所思所感中,班蘭也會繼續探求、開拓中國現代風格家具更為廣博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