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環境挑戰下,藥明康德2024年第一季度達成目標,保持穩健經營
營業收入79.82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同比-1.8%
歸母凈利潤19.42億元;稀釋每股收益0.66元
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19.13億元;經調整Non-IFRS稀釋每股收益0.65[1]元
自由現金流持續為正,達到13.26億元
上海2024年4月29日 /美通社/ -- 為全球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的能力和技術平臺公司——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碼:603259.SH / 2359.HK)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
公司整體營業收入79.82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收入同比-1.8%。
公司經調整non-IFRS毛利30.90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38.7%。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42億元,稀釋每股收益0.66元。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19.13億元,經調整non-IFRS稀釋每股收益0.65元。
公司自由現金流持續為正,達到13.26億元。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客戶超過300家,過去12個月服務的活躍客戶超過6,000家,全球各地客戶對公司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
報告期內,來自于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收入達到人民幣27.0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后同比增長4.2%。
持續穩健的業務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獨特的"一體化、端到端"CRDMO業務模式。化學業務(WuXi Chemistry)D&M分子管線保持快速增長,報告期內累計新增分子337個;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D&M分子管線總數總計3,286個,其中商業化和臨床III期項目在報告期內合計新增11個。
作為創新賦能者、客戶信賴的合作伙伴以及全球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的貢獻者,公司致力于環境可持續發展。2023和2024年連續2年入選標普全球可持續年鑒,并同時獲評Sustainalytics晨星"行業最高評級"和"區域最高評級"企業。公司出色的ESG表現也受到了MSCI(明晟)、CDP、EcoVadis和FTSE Russell(富時羅素)等全球ESG評級機構的高度認可。
公司秉承保護客戶知識產權的堅定承諾,恪守行業最高質量體系及合規標準。2023年,公司接受來自全球客戶、監管機構和獨立第三方的質量審計總計748次,均100%符合質量審計要求且無重大發現項;公司通過總計83次全球客戶的信息安全審計,且無重大網絡安全和商業秘密信息泄露事件;公司24個主要運營基地獲得了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其中包括所有中國主要運營基地。
管理層評論
藥明康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如期達成設定目標。預計全年將實現收入383-405億,自由現金流40-50億,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率保持與去年相當。"
"自從2000年成立以來,藥明康德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就是做好行業的高效賦能者,為客戶創造價值,最終造福病患。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公司始終恪守行業最高質量體系和合規標準,秉承客戶第一、保護客戶知識產權的堅定承諾,遵守全球各地法律法規。受益于全球廣大客戶的信賴和支持,公司不斷發展,持續建能力、擴規模,不斷為行業及客戶創造價值。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迭代和科技的不斷創新,行業對CRO、CDMO、CRDMO和CTDMO服務需求將持續增長,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近期美國國會擬議法案可能會對公司、客戶以及全球醫藥及生命科學行業產生短期的不確定性,藥明康德會始終堅持 ‘做對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價值觀,服務好客戶,助力更多新藥、好藥問世,造福全球病患。"
分業務板塊經營情況
化學業務(WuXi Chemistry):一體化CRDMO商業模式驅動持續增長,新分子業務(WuXi TIDES)繼續放量
- 化學業務實現收入55.6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同比-0.6%。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43.3%。
- 藥物發現("R",Research)業務為下游持續引流。公司在過去十二個月里為客戶成功合成并交付超過43萬個新化合物,同比增長3%。公司貫徹"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戰略,與全球客戶建立了值得信賴的合作關系,為公司CRDMO業務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 工藝研發和生產("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業務持續增長。
i. D&M服務收入[2]40.0億元,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D&M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
ii. 報告期內,公司累計新增337個分子。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D&M分子管線總數達到3,286個,包括64個商業化項目, 74個臨床III期項目,345個臨床II期項目, 2,803個臨床前和臨床I期項目。其中,商業化和臨床III期項目在報告期內合計新增11個。
- TIDES業務(主要為寡核苷酸和多肽)繼續放量。
i. 報告期內TIDES業務收入達到7.8億元,同比強勁增長43.1%。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TIDES在手訂單同比顯著增長110%。
ii. 報告期內,TIDES D&M服務客戶數量達到146個,同比提升30%,服務分子數量達到276個,同比提升43%。
iii. 2024年1月,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體積增加至32,000L。
測試業務(WuXi Testing):藥物安全性評價及SMO業務保持領先地位,驅動持續增長
- 測試業務實現收入14.9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5.6%。
- 實驗室分析及測試服務收入10.5億元,同比-0.6%。其中,藥物安全性評價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7%,保持亞太行業領先地位。
- 成都設施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GLP資質認證;啟東設施分別于3月和4月通過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NMPA GLP資質認證。第一季度GLP資質設施總計新增22,000m2。
- 臨床CRO及SMO業務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SMO業務同比增長26.4%,保持中國行業領先地位。報告期內,SMO賦能客戶10個新藥產品獲批上市。報告期內,臨床CRO業務助力客戶獲得7項臨床試驗批件。
生物學業務(WuXi Biology):新分子種類相關業務驅動增長;生物學平臺為公司持續引流
- 生物學業務實現收入5.6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8.5%。
- 公司著力建設新分子種類相關的生物學能力。報告期內,生物學業務板塊新分子種類相關收入同比增長12.2%,占比持續提升至生物學業務收入的29.2%。
- 進一步整合其體內藥理學平臺資源,持續提升平臺能力和效率。
- 2024年3月底蘇州郭巷智研平臺正式投入運營,加強體外生物學和體內藥理藥效新能力布局。
- 作為公司下游業務的重要"流量入口",在報告期內為公司持續貢獻超過20%的新客戶。
高端治療CTDMO業務(WuXi ATU):商業化項目逐步獲批,驅動業務未來增長
- 高端治療CTDMO業務實現收入2.8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2.8)%。主要由于:高毛利項目于2023年度完成;新增商業化項目于今年2月底獲批,公司提前儲備生產和質量控制人員,成本對應增加;以及,其他項目產能利用率不足。
- 公司持續加強CTDMO服務平臺建設。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為總計65個項目提供工藝開發、檢測與生產服務,包括2個商業化項目,5個臨床III期項目(其中2個項目處于上市申請準備階段),9個臨床II期項目,以及49個臨床前和臨床I期項目。其中,報告期內新增1個美國客戶的世界首個創新腫瘤淋巴細胞療法(TIL)商業化項目。
- 公司正在為一項商業化CAR-T產品的LVV生產做BLA申報準備,已完成工藝驗證(PPQ),同時已開始PPQ后的生產,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申報FDA。另外,公司正在為一項重磅商業化 CAR-T產品的生產做BLA申報準備,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工藝驗證,并申報FDA。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3]:持續助力客戶管線項目推進
-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實現收入0.8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26.9%。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已有3款為客戶研發的新藥獲批上市,2款治療新冠感染,1款治療腫瘤。公司持續獲得已上市新藥銷售收入分成。目前另有2款藥物處于上市申請階段。
- 報告期內,公司為客戶完成6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同時獲得6個臨床試驗批件(CTA)。目前,公司已累計為客戶完成196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并獲得175個項目的CTA,包括3個項目已獲批上市,2個項目處于上市申請階段,以及4個臨床III期項目,35個臨床II期項目,和71個臨床I期項目,覆蓋多個疾病領域。
- 需求同比大幅減少,新簽項目數量下降。
本文件純屬簡報性質,并非意圖提供相關事項的完整表述。更多詳細信息請見公司官網披露的藥明康德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和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以及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 (www.sse.com.cn)、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 (www.hkexnews.hk) 和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體刊登的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及相關公告。請廣大投資者謹慎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本文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均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或"IFRS")進行編制,幣種為人民幣。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財務數據未經審計。
分業務板塊經營數據
單位: 百萬人民幣
板塊 | 收入 | 同比變動 | 經調整Non- | 同比變動 | 經調整 |
化學業務 (WuXi Chemistry) | 5,562.63 | (13.5) % | 2,409.05 | (16.6) % | 43.3 % |
測試業務 (WuXi Testing) | 1,490.61 | 2.6 % | 531.11 | 0.6 % | 35.6 % |
生物學業務 (WuXi Biology) | 560.81 | (2.8) % | 215.84 | (9.9) % | 38.5 % |
高端治療CTDMO業務 (WuXi ATU) | 280.27 | (13.6) % | (91.96) | 注1 | (32.8) % |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 | 80.08 | (51.8) % | 21.57 | (46.0) % | 26.9 % |
其他業務 (Others) | 7.54 | (29.0) % | 4.14 | (37.0) % | 54.9 % |
合計 | 7,981.93 | (11.0) % | 3,089.74 | (16.0) % | 38.7 % |
注:1. WuXi ATU經調整non-IFRS毛利在2024年第一季度為人民幣(91.96)百萬元,相較2023年第一季度同期的人民幣(24.01)百萬元,下降67.95百萬元。
2.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綜合收益表[4] –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
人民幣 百萬元 | 2024年第一季度 | 2023年第一季度 | 同比增減 | ||
收入 | 7,981.9 | 8,963.7 | (11.0) % | ||
服務成本 | (4,976.2) | (5,438.1) | (8.5) % | ||
毛利 | 3,005.7 | 3,525.6 | (14.7) % | ||
其他收入 | 242.0 | 196.0 | 23.5 % | ||
其他收益及虧損 | 192.9 | 197.8 | (2.5) % | ||
預期信用損失模式下的減 | (19.7) | (6.3) | 213.2 % | ||
銷售及營銷開支 | (179.1) | (175.9) | 1.8 % | ||
行政開支 | (610.5) | (669.4) | (8.8) % | ||
研發開支 | (306.4) | (357.3) | (14.2) % | ||
經營溢利 | 2,324.9 | 2,710.5 | (14.2) % | ||
應占聯營公司之業績 | 33.9 | (45.8) | (174.1) % | ||
應占合營公司之業績 | 0.2 | 8.3 | (97.5) % | ||
財務成本 | (61.7) | (64.2) | (3.9) % | ||
稅前溢利 | 2,297.4 | 2,608.9 | (11.9) % | ||
所得稅開支 | (338.5) | (423.1) | (20.0) % | ||
期內溢利 | 1,958.9 | 2,185.8 | (10.4) % | ||
期內溢利歸屬于 | |||||
母公司持有者 | 1,942.2 | 2,168.1 | (10.4) % | ||
非控制性權益 | 16.6 | 17.7 | (5.8) % | ||
1,958.9 | 2,185.8 | (10.4) % | |||
加權平均普通股股份數(股) | |||||
– 基本 | 2,919,696,373 | 2,933,625,180 | (0.5) % | ||
– 攤薄 | 2,925,052,346 | 2,948,890,231 | (0.8) % | ||
每股盈利 (以每股人民幣元 | |||||
– 基本 | 0.67 | 0.74 | (9.5) % | ||
– 攤薄 | 0.66 | 0.72 | (8.3) % | ||
綜合財務狀況表[5] –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
人民幣百萬元 | 2024年3月31日 | 2023年12月31日 | |||||
非流動資產 | |||||||
物業、廠房及設備 | 26,045.5 | 25,844.4 | |||||
使用權資產 | 2,313.6 | 2,348.3 | |||||
商譽 | 1,834.7 | 1,820.9 | |||||
其他無形資產 | 883.4 | 906.7 | |||||
于聯營公司之權益 | 2,260.3 | 2,180.4 | |||||
于合營公司之權益 | 36.0 | 35.2 | |||||
遞延稅項資產 | 506.0 | 366.7 |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 | 8,742.1 | 8,626.0 | |||||
其他非流動資產 | 114.2 | 105.8 | |||||
生物資產 | 1,050.6 | 1,012.5 | |||||
43,786.5 | 43,246.9 | ||||||
流動資產 | |||||||
存貨 | 3,148.5 | 2,886.1 | |||||
合同成本 | 784.3 | 695.6 | |||||
生物資產 | 1,115.2 | 1,154.6 | |||||
應收關聯方款項 | 95.3 | 86.7 | |||||
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 | 8,524.5 | 9,372.7 | |||||
合同資產 | 1,249.5 | 1,234.4 | |||||
應收所得稅 | 7.4 | 17.5 | |||||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 | 503.1 | 11.0 | |||||
衍生金融工具 | 0.0 | 414.0 | |||||
其他流動資產 | - | 785.8 | |||||
銀行抵押存款 | 1.6 | 1.6 | |||||
原到期日為三個月以上的定期存款 | 4,207.0 | 3,761.4 | |||||
銀行結余及現金 | 11,517.0 | 10,001.0 | |||||
31,153.4 | 30,422.5 | ||||||
總資產 | 74,939.8 | 73,669.3 | |||||
綜合財務狀況表(續)[6] –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
人民幣百萬元 | 2024年3月31日 | 2023年12月31日 |
流動負債 | ||
應付賬款及其他應付款 | 6,487.5 | 7,333.5 |
應付關聯方款項 | 7.3 | 11.5 |
衍生金融工具 | 793.5 | 501.9 |
合同負債 | 2,162.5 | 1,955.4 |
銀行借貸 | 2,939.2 | 3,721.6 |
租賃負債 | 232.7 | 240.5 |
應付所得稅 | 764.8 | 991.9 |
13,387.4 | 14,756.3 | |
非流動負債 | ||
銀行借貸 | 2,863.0 | 687.0 |
遞延稅項負債 | 516.7 | 530.1 |
遞延收入 | 1,064.9 | 1,079.9 |
租賃負債 | 1,059.4 | 1,098.6 |
5,504.1 | 3,395.6 | |
總負債 | 18,891.6 | 18,151.9 |
凈資產 | 56,048.3 | 55,517.4 |
資本及儲備 | ||
股本 | 2,933.3 | 2,968.8 |
儲備 | 52,706.2 | 52,153.6 |
歸屬于母公司持有者之權益 | 55,639.5 | 55,122.5 |
非控制性權益 | 408.8 | 395.0 |
權益總額 | 56,048.3 | 55,517.4 |
經調整non-IFRS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
人民幣百萬元 | 2024年 第一季度 | 2023年 第一季度 | 同比增減 |
IFRS下歸母凈利潤 | 1,942.2 | 2,168.1 | (10.4) % |
加: | |||
股權激勵費用 | 87.8 | 166.3 | (47.2) % |
可轉換債券發行成本 | - | 0.3 | N/A |
可轉換債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價值收益 | - | (40.2) | N/A |
匯率波動相關損失 | 14.4 | 164.2 | (91.2) % |
并購所得無形資產攤銷 | 13.6 | 14.1 | (3.5) % |
Non-IFRS歸母凈利潤 | 2,058.0 | 2,472.8 | (16.8) % |
加: | |||
已實現及未實現權益類資本性投資收益 | (144.7) | (122.4) | 18.2 % |
已實現及未實現應占合營公司之收益 | (0.2) | (8.3) | (97.6) % |
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 | 1,913.1 | 2,342.1 | (1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