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險 收入保費相匹配,莫讓保障變負擔
典型案例
春節過后,大家人壽保定中支接待了客戶王阿姨和老伴,兩人到柜面申請辦理保單貸款業務,當工作人員詢問其貸款用途時,王阿姨說過年期間朋友推薦了一款特別適合自己的保險,年交5萬連續交費5年,過幾年就可以每年固定領錢了,但是這個保險2月底就停售,王阿姨最近手頭緊張但又特別想投保,朋友建議可以通過保單貸款的方式繳納保費。
工作人員聽到此情況有所警惕,又詳細了解王阿姨家庭情況。王阿姨和老伴兩人每月只有固定退休金6000元,無其他收入來源。如果年交5萬元,保費支出將占其家庭收入的70%左右,可能會影響王阿姨家的正常生活。若出現經濟問題造成無法交納續期保費,保單將會失效,便會蒙受更多損失。經過耐心勸說和分析,王阿姨和老伴認識到購買保險產品應該量力而行,與自己的收入相匹配,而不是通過東拆西借方式進行投保。
案例分析
為了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2022年12月,監管單位下發了《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辦法提出“保險公司核保時應對投保產品的適合性、投保信息、簽名等情況進行復核,發現產品不適合、收入與保費不匹配、信息不真實、客戶無繼續投保意愿等問題的不得承保”。
辦理業務過程中,工作人員謹慎詢問王阿姨的貸款用途,是在開展適當性管理,幫助客戶選擇符合自己經濟能力的保險。看似多此一舉的做法,實則是在保護王阿姨的財產安全,避免更大損失。
風險提示
1、切忌盲目跟風購買產品
消費者也應當根據自身經濟能力購買合適產品。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的保費不得高于家庭收入的30%,以免高保費影響正常的生活開支。
2、保護消費者知情權,讓消費者清楚明白消費
保險銷售人員應根據客戶的背景、需求、現有的保障程度、經濟承受能力等情況推薦合適產品,且應當及時、準確地向金融消費者提示風險,不得夸大產品收益、掩飾產品風險,讓消費者明白消費,特別是維護老年消費者的知情權。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守護最美夕陽紅!
大家人壽保定中支
202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