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的一天:大黃魚的“耕種者”——三都港的漁民們
“養魚就像種田,它自己會長,但是你要給它打理好了,它就會長得更好。”漁民老陳打趣地說道。
老陳名叫陳大發,在三都港漁排養了15年大黃魚,每天在漁排上要待12個小時。用他的話說,他就是漁民們的“大隊長”。
凌晨四點的三都港,伸手不見五指的海面上,一艘小漁船從漁排出發,開往幾十公里外的遠海——老陳辛勤勞動的一天開始了。
福建寧德三都港,盛產一種深受國民喜愛的海鮮:寧德大黃魚。其肉質細膩,軟嫩鮮甜,同時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被譽為“海中黃金”。
這樣一條好吃又營養的大黃魚,離不開像老陳一樣的三都港漁民們起早貪黑的悉心照顧——全國80%的大黃魚都來自福建寧德;老百姓餐桌上的十條大黃魚里,有八條都來自他們的手中。
04:24 出海
老陳摸黑出海不為別的,就為了能買到現撈的、新鮮的小魚小蝦。投喂大黃魚一般都是在中午,因此買上船后老陳馬上就會鋪上碎冰塊,再蓋上棉被保鮮。
大黃魚是兇猛的肉食魚類,對食物的營養要求很高。更何況5月的這段時間,大黃魚一天只吃一頓。老陳必須把每一頓都得安排的滿滿當當,才能保證大黃魚吃得飽,長得好。
09:13 清理網箱
回到漁排,簡單吃過早飯后,老陳就帶著特制的長漁網去清理網箱了。“這邊一共是12個網箱,每個網箱都有差不多500平米。”老陳介紹道。漁排上的工作都是大工程,光是走上一圈就要好半天。
老陳將網箱里的雜物打撈起來,清理出去。看似簡單的打撈動作,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長漁網都是實木桿,不僅沉重,在水下的阻力也很大,換作普通人幾下就要喊累。從頭到尾打撈一遍,老陳早上的工作就結束了。
12:31 喂食
經驗豐富的老陳知道,直接喂食小魚小蝦,大黃魚不僅不好消化,還容易因此生病。所以要先“打料”——將一筐又一筐的小魚蝦倒進機器,碾碎成魚糜,讓大黃魚更好進食、消化和吸收。
漁民們的分工很明確也很靈活:推車投喂路程最遠耗力最多,打料最輕松,所以這兩個工作是輪流做的。老陳力氣最大,所以每次推車必有他。在漁排上來回奔波,直到夕陽西下,把每條大黃魚都喂飽。
17:57 吃晚飯
順手撈幾條魚回去當晚飯,是老陳15年來的習慣。黃魚的鮮美,即使是天天待在海上的他也吃不膩。大鍋一架,黃魚一下,鮮香味馬上就能聞到。真正的現撈現殺現煮,這樣的美味或許只有在這里才吃得到。
19:55 夜捕大黃魚
漁民們都是在夜晚捕撈大黃魚。這是因為大黃魚白天是銀白色的,只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才會變回耀眼的金色,這樣的大黃魚才能賣個好價錢。老陳還拿了一塊黑布嚴實地蓋著,碼頭的燈光太強,他怕大黃魚被照到后變白。
21:02 休息時間
把捕撈到的大黃魚送上碼頭后,老陳一天的工作才算全部完成了。今天他高興,就叫上一起工作的漁民們聚在一起喝兩口小酒。但不會到太晚,第二天仍是凌晨就要出海,他們都要早早睡去。
老陳的一天在這里結束,而從大海到消費者的餐桌,大黃魚才剛剛邁出第一步。
新鮮的大黃魚經過層層安全檢測后來到三都港的生產基地——這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加工車間。
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被制作成醇香黃魚鲞、去刺黃花魚柳、雞汁黃花魚等產品;大黃魚正在以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游進大家的餐桌。
老陳的一天,也是三都港漁民們的一天,更是勞動者辛勤而光榮一天。成千上萬個“老陳們”日復一日地在海面上揮灑汗水,付出心血,只為養好這一條大黃魚。
我們餐桌上優質健康、便捷美味的大黃魚從哪里來?答案就在三都港漁民們的每一天里。
部分圖片拍攝:楊先生108種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