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融合”做好一條魚:三都港踐行“大食物觀”
近日,福建踐行“大食物觀”的經驗啟示引發熱烈反響。作為水產資源大省,福建持續在踐行“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的重要指導。
2023年,福建省水產品總產量890萬噸,均居全國前三。其中,寧德大黃魚的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的90%。作為福建特色農產品,寧德大黃魚成為發展的重要一環。
目前,寧德大黃魚行業正為豐富百姓餐桌,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水平而穩步前行。
其中,三都港作為寧德大黃魚龍頭企業、中國漁業協會大黃魚分會會長單位,正在以“三產融合”的模式,融合全產業鏈,促進寧德大黃魚產業發展,深度踐行“大食物觀”。
科技賦能 養好一條魚
三都港的海上養殖基地上,漁民正在使用“大黃魚網”小程序,查看實時的魚市魚價等行業信息。據了解,大黃魚網是三都港自主開發的漁業服務信息平臺。
“除了行業信息,還有水溫溶氧這些水文數據,也可以在線給魚看病,幫助漁民更科學地進行養殖。”大黃魚網平臺負責人張祖椳介紹到。
“我手里這個就是用來獲取水文數據的監測設備,目前寧德海域90%的養殖戶已經入駐平臺了。”此外,張祖椳還提到,有了大黃魚網的科學數據支撐,寧德大黃魚的品質越來越好,條形、色澤等肉眼所見的在提高。
依托“大黃魚網”,三都港也能掌握市場的供求信息,合理安排、保障生產,為全國各地的消費者穩定提供優質的寧德大黃魚。
創新深挖 做好一條魚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樣,營養越來越豐富。一條大黃魚如何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答案就在三都港的車間里:這里是全國最大的大黃魚生產車間,面積達5萬平方米。正在生產的“醇香黃魚鲞”產品,是三都港熱銷市場20年的爆款。憑借不用處理、不用調味的優勢,深受現代消費者青睞。
車間生產負責人江聲宏說,除了黃魚鲞,還有自帶料包的大黃魚,有剁椒、雞汁、黃燜等多種款式,能夠滿足天南地北不同口味的需求。“我們把大黃魚細分成了多個產品,現在看到的是去刺魚柳,另外還有黃魚翅、黃魚籽等等。”
江聲宏提到的是三都港推出的“一魚多吃”模式,旨在將一條大黃魚深度挖掘。在實施的同時,更向全行業倡議推廣。促進了產業整體的升級,讓更多優質的大黃魚產品豐富老百姓的餐桌。
“踐行‘大食物觀’,要從老百姓的餐桌出發,寧德大黃魚這條‘國魚’,一定要帶好頭!”
中國漁業協會大黃魚分會會長,三都港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尤信鈴說。
尤信鈴還提到,今年是三都港品牌誕生的第20年,20年來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三都港更要做好榜樣,帶動全行業一起高質量發展。
對于寧德大黃魚產業如何更好地踐行“大食物觀”,尤信鈴表示:“正如三都港現在在做的一樣,這是全產業鏈的事,不光要養好魚,更要做好魚、賣好魚,全產業一起發展,才能滿足老百姓對優質健康、便捷美味的水產食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