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盛博藥在2024年EASL?大會上發布其正在進行的慢性乙型肝炎2期研究最新數據
新的轉化數據表明, BRII-179誘導的免疫應答與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受試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大幅下降密切相關
BRII-179作為疊加療法可誘導功能性抗體應答,有助于改善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 (PEG-IFNα) 治療的慢性HBV感染受試者的HBsAg持續清除
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達勒姆市2024年6月7日 /美通社/ -- 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騰盛博藥"、"我們"或"公司",股票代碼:2137.HK),一家致力于針對患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重大公共衛生性疾病開發創新療法的跨國企業,今天在2024年歐洲肝臟研究協會(EASL?)大會上發布了兩項2期研究的新數據,這些數據評估了BRII-179與BRII-835(elebsiran)聯合療法或BRII-179作為疊加療法聯合PEG-IFNα 治療慢性HBV感染的有效性。
一項2期臨床試驗的口頭報告數據顯示,在部分慢性HBV感染受試者中,BRII-179與BRII-835(elebsiran)聯合可誘導顯著的HBV特異性B細胞和T細胞應答,這些應答與抗病毒作用相關。這項探索性轉化研究評估了治療誘導的免疫應答與抗病毒效果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
靶向牛磺膽酸鈉協同轉運多肽(NTCP)鄰近區域的Pre-S1特異性T細胞應答與部分接受BRII-835(elebsiran)和BRII-179治療的受試者中HBsAg的高水平下降有關。
在HBsAg下降水平較高的受試者中,離體檢測到Pre-S1特異性Th1型細胞因子(IL-2),而Th2型應答與HBsAg降低無關。
在有HBsAg大幅降低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升高的受試者中, BRII-179誘導的抗體有強效抗HBV的中和活性。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興傳染病項目教授、醫學博士Antonio Bertoletti表示:"這項研究首次直接證明了HBV治療性疫苗誘導的免疫應答在部分慢性HBV感染受試者中與HBsAg降低和病毒控制相關。抗病毒活性看上去與BRII-179誘導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增強以及Pre-S1特異性T細胞應答有關,證明了BRII-179可以打破免疫耐受,對病毒感染的持續控制產生影響。"
另一項2期臨床試驗的最新突破壁報展示的數據顯示,與PEG-IFNα組相比,從治療結束(EOT)到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停藥后至少24周,在PEG-IFNα的基礎上使用治療性疫苗BRII-179可改善總體HBsAg清除率。在114名病毒抑制慢性HBV感染受試者中進行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的隨訪數據顯示:
在符合NRTI停藥標準并進入NRTI停藥監測期(NDMP)的受試者中,BRII-179+PEG-IFNα組中保持HBsAg清除的受試者百分比高于安慰劑+PEG-IFNα組(全分析集[FAS]中19.3% vs 12.3%)。從EOT(FAS中26.3% vs 19.3%)到NRTI停藥后至少24周或EOT后36周(即數據截止日期),BRII-179+PEG-IFNα組的總體HBsAg清除率改善趨勢持續維持。NRTI停藥的受試者均不需要接受NRTI再治療。
NRTI停藥后至少24周時,與安慰劑+PEG-IFNα組相比,BRII-179+PEG-IFNα組保持HBsAg清除的受試者中HBsAb ≥ 100 IU/L的受試者比例更高(FAS中36.4% vs 14.3%)。
在EOT時HBsAb滴度≥ 100 IU/L的受試者中,沒有受試者在數據截止日期前出現HBsAg從< 0.05 IU/mL(LLOQ)變為≥ 0.05 IU/mL(即HBsAg反彈)的情況,這表明對HBV的穩健抗體應答是停止治療后HBsAg持續清除的必要條件。
BRII-179和PEG-IFNα聯合療法總體上安全且可耐受。在EOT后的隨訪期和NDMP中沒有發現新的風險。
這些研究的有利風險-獲益特征和科學洞見將進一步支持BRII-179聯合其他療法(例如siRNA和PEG-IFNα)作為慢性HBV感染治療的關鍵組成部分以實現功能性治愈目標的臨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