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基層眩暈規范診治,首期縣域眩暈聯盟啟動會順利召開
臨沂2024年6月16日 /美通社/ -- 2024年6月15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前庭醫學專業委會協辦、衛材中國等企業支持的 "前庭醫學(眩暈)門診建設"項目暨首期頭暈眩暈聯盟啟動會在山東臨沂召開。本次啟動會以山東臨沂為主會場,福建泉州、廣東深圳、江蘇南京、浙江嘉興、浙江寧波、廣東江門、云南個舊、河北清河等分會場同步啟動。該項目旨在提高基層對于前庭系統疾病的關注,提升基層對前庭系統疾病的規范診療,倡導公眾正確認識前庭系統疾病。
山東臨沂主會場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前庭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上級協會的堅強領導下,一直致力于提升我國前庭醫學眩暈癥的診治水平,積極為相關專業人員搭建學習和交流平臺,為響應縣域建設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做好各地的前庭醫學縣域眩暈門診的發展,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努力促進各地區對眩暈癥的科研、診治及康復工作的平衡發展。
大會主席吳子明教授做開場致辭并與各分會場互動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前庭醫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吳子明教授在會上提到:"‘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我國很多區縣眩暈癥的治療發展水平還相對比較滯后,現代化診療設備配置不足,前庭醫學領域的專業醫生和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為此,在區縣級醫院推動眩暈門診建設尤為重要。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公益行動,提高縣級醫院對前庭系統疾病的關注,加強前庭醫學診治和技術培訓,推動規范診療與合理用藥,進而開展落地首期‘縣域眩暈門診建設‘項目。"
縣域前庭醫學眩暈門診建設項目正式啟動
關注前庭系統疾病,加強規范診治
前庭系統疾病是指一類影響前庭系統正常功能的疾病。在全體人群中,不完全統計其發病率高達20%-30%。前庭系統位于內耳,是感知身體平衡和空間定位的神經系統。其主要癥狀—眩暈,作為一種由于空間定位障礙引發的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常見的前庭系統疾病包括: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一種相對于重力方向的頭位變化所誘發的、以反復發作的短暫性眩暈和特征性眼球震顫為變現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復發。年患病率約1.6%,終身患病率約為2.4%,BPPV占前庭性眩暈患者的20%~30%。[1]
前庭性偏頭痛(VM)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自發性眩暈,包括自身運動錯覺,視物旋轉或漂浮錯覺、可伴惡心、嘔吐或/和頭痛為癥候的一種疾病,終生患病率約1%[2]。
梅尼埃病(MD)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和(或)耳悶脹感,患病率約(16-153)/10萬[3]
血管源性頭暈/眩暈是指由血管病變引起的頭暈或眩暈癥狀,其中腦卒中是其最常見的病因,國外流行病學資料表明腦卒中約占急性頭暈/眩暈病因的3%~5%[4]。
縣域眩暈聯盟啟動會講座
提高診斷率,降低誤診率,合理規范的使用眩暈藥物,有助于提高前庭系統疾病的康復,降低復發。甲磺酸倍他司汀由日本衛材公司研發,主要治療眩暈、頭暈感、梅尼埃病、梅尼埃綜合征、眩暈癥的藥物,是治療眩暈的常用藥物之一。
衛材中國持續秉承hhc(human health care,關心人類健康)的企業理念,致力于打造專業的眩暈領域學術交流平臺,為眩暈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企業已在腦健康領域植根20多年,此次支持前庭醫學(眩暈)門診建設項目也是為了解決患者及其家屬的多樣化需求,為縣域眩暈患者帶去更多福祉。
【參考文獻】
[1]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和治療指南(2017)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年3月第52卷第3期 |
[2] 前庭性偏頭痛診治專家共識(2018)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8年第24卷第7期 |
[3] 梅尼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年3月第52卷第3期 |
[4] 血管源性頭暈/眩暈診療中國專家共識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20年7月第27卷第 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