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之年,定力至上
在這波詭云譎、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的激蕩之年,勇敢者敢為人先,定力者行穩致遠。
近期,汽車行業關于“卷”的話題,甚囂塵上。先是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車企大佬關于“卷”話題的不斷發酵;再是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賈可博士的的激烈批評,讓人心情非常沉重。我為行業感到擔憂,現在行業到處都充斥著內卷的負能量,讓人喘不過氣來。
賈可提到了中國汽車內卷六種怪現象:卷成本(偷工減料,造假售假)、卷技術(哄騙伙伴,抄襲技術)、卷資金(拖欠貨款,代幣伺候)、卷用戶(平息事端,連蒙帶哄)、卷關系(上下騰挪,左右逢源)、卷輿論(混淆視聽,水軍盛行),真是觸目驚心!
最近,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也發話了。他在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上針對當下行業發展的焦點問題,提出了關于新時代汽車產業生態的八個思考,并大聲疾呼:再不糾正“卷”,就會扭曲整個產業的價值觀!此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作為一名汽車人才工作者,在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和潮起潮落的銷售數據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內卷對創新的扼殺。
汽車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上游供應商被迫不斷降低價格,以至于利潤微薄,難以支撐技術研發,即使新研發出的產品也因為價格戰不被企業采用。那些本該投入創新的資金,被迫用于應付無休止的價格戰。
更為惡劣的是,一些企業為了短期利益,選擇抄襲他人的技術成果,將供應商辛苦研發的技術據為己有。這種哄騙行為不僅打擊了供應商的積極性,也徹底破壞了行業的創新生態。
試想一下,如果行業內沒有一家車企愿意為創新買單,那么整個產業鏈都將在泥沼中掙扎。長此以往,中國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將面臨枯竭的危險。而沒有創新,汽車行業何談新質生產力?
內卷不僅讓創新成為無源之水,對創新的主體和核心要素——人才的摧毀同樣令人心痛。在一些汽車企業,過度加班已成為常態,員工被迫在高壓下工作,身心疲憊、痛苦不堪。
我曾經提過,過度加班會侵蝕人才的創造力,也讓他們難以保持對工作的熱情。曾有一位在國內某知名車企工作的工程師透露,他每周工作超過70個小時,長期的高強度工作讓他感到身心俱疲,最終選擇離職轉投一家更注重員工健康的外企。
內卷造成了人才的濫用。
那些被價格戰裹挾的企業,全價值鏈都在支持營銷,不僅市場人跑市場,研發人也要跑市場。這看起來是好事,全員目標統一,但是讓所有人都去支持營銷并不合理。更有甚者,要求全體員工參與賣車,賣不出去扣發工資。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KPI對人才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
內卷帶來的頻繁裁員同樣對人才造成了巨大傷害。
大規模的裁員不僅讓許多核心技術人才流失,還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內部士氣和外部形象。有的企業需要人才之時求賢若渴,狠狠砸錢挖人;裁員之時也“狠”,上午還在上班,下午就要求立馬簽字走人,毫不留情。“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薄涼作派,令人才寒心。
付于武在演講中說,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寬松環境,而當前的內卷現象正是對這種環境的最大破壞。今年“汽車專業是冷門專業嗎”上了微博熱搜也是令人意外,據說是新浪微博在高考結束后隨機采訪了一些本屆考生的家長,想看看汽車專業會不會成為這一屆學子的主要選擇,結果是十個里面還不到一個。盡管媒體們紛紛“撥亂反正”,但內卷所產生的負面能量對人才的深遠影響,值得行業反思。
我認為,內卷的底層邏輯是競爭,它應當指引車企變得更強,而不是降維打擊、透支成本和信任。也就是尹同躍所說的“向上卷”:卷技術、卷品質、卷服務,而不是“向下卷”。
不可否認,在卷的初期,通過卷價格刺激了行業消費,通過卷成本倒逼企業降本增效、改善經營。其實,卷出成效之后,就應當適可而止,而不是一味的卷下去,過度的卷,企業沒有未來,產業也將萬劫不復。
廣汽董事長曾慶洪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說:“廣汽不反對價格戰,也不怕打價格戰,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線,不能過度。讓利可以,但讓本就有問題,不可持續”,就是這個道理。
卷沒了創新,卷走了人才,卷低了品質,卷跑了用戶,更妄論品牌向上與國際化,產業終將難以為繼。
在這波詭云譎、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的激蕩之年,勇敢者敢為人先,定力者行穩致遠。要打破內卷的惡性循環,汽車行業必須做出深刻反思和重大調整,堅持真理、保持定力,旗幟鮮明地反“卷”。
在我看來,秉持長期主義的理念,不遺余力地堅持技術創新,通過提高產品質量來贏得市場;一如既往地珍愛人才、培養人才,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尊重和激勵人才的創造力;規范市場競爭,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方是破局之道。(文丨朱明榮,作者系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