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激情无码久久,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欧美2018,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光榮之城 紅色印記丨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合主辦2024“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

2024-07-11 09:49   來源: 互聯網

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來新生。七十五年間,這座光榮之城蓬勃發展,這座人民之城日新月異。

7月10日,由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研究專委會、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克勒門文化沙龍和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24“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已經連續舉辦十三屆的論壇以全新的沙龍分享形式,與60余位參會者共話“光榮之城 紅色印記”這一經典主題,旨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上海解放75周年。

論壇以專家分享、嘉賓對談、實景視頻、紅色作品朗誦等多樣化的方式,邀約歷史親歷者、研究者、創作者同臺對話,回溯上海這座光榮之城的紅色歷史記憶。從不同視角出發,探索紅色資源如何在新時代下創新創造,煥新發展。思考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在當下如何與年輕人對話,永葆活力,代際相傳,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綿綿不絕的精神力量。

1720661587373597.jpg

2024“先賢與上海城市記憶”論壇合影

楊樹浦電廠遺址: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

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蘇智良首先在交流中表示,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的孕育形成地,紅色資源底蘊深厚、數量眾多、特色鮮明。梳理紅色家底、保護紅色遺址、挖掘紅色資源,對于新時代在全社會弘揚紅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1720661611575383.jpg

著名主持人閻華(左)、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蘇智良(右)

上海解放期間,楊樹浦電廠作為最后解放的地區,這里發生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護廠斗爭和反敵特斗爭。論壇現場用一個短視頻帶領大家走進這座紅色地標的歷史現場,感受老電廠遺址如何轉型從上海“工業銹帶”發展成為楊浦濱江的“生活秀帶”,成為美好生活的城市名片。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張云在交流中指出,“(上海解放)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了人民的手中,取得了軍政全勝,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楊樹浦電廠就是這其中的代表,在中共上海地下黨的領導下,在工人兄弟與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努力之下,解放上海期間,全市不僅供電供水不停,守護了即將接管的工廠、機關、倉庫等,成功維系城市的正常運轉。

作家、華東電力局政工干部孫修文則從電業工作者和地下黨組織成員后代的視角分享當年一系列驚心動魄的護廠反特的斗爭故事。

1720661626346157.jpg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張云(中),作家、華東電力局政工干部孫修文(右)

老市政府大樓:從“上海解放標志地”到“城市公共空間

除了楊樹浦電廠的精彩故事之外,另一座老建筑也吸引了眾多關注,它就是上海老市政府大樓(原工部局大樓)。這座百年建筑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見證了新舊政權交接儀式,成為新中國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樓,直至1956年。

上海音像資料館綜合編研部主任汪珉用多段珍貴的歷史影像檔案,重現了上海老市政府大樓升起上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光榮時刻。汪珉介紹,上海老市政府大樓是上海城市歷史與記憶中的一個標志性地標,這里不僅回響著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演講,也曾是上海城市最高水平的人文藝術殿堂,更留下了新中國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同志的工作身影……

1720661642112427.jpg

上海音像資料館綜合編研部主任汪珉

2014年這里正式啟動保護性綜合改造,歷經十年打磨,老市府大樓即將煥新回歸。作為老市府大樓項目負責人,華東院歷史建筑保護設計院三部總監鄭寧在現場用一組對比圖片講述了團隊主持修復上海老市政府大樓的故事,并分享了大樓即將以全新的面貌向市民開放,呈現更多的功能和業態,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間。鄭寧還表示對歷史建筑的修復與尊重,更重要在對它背后反映出的上海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1720661656665180.jpg

華東院歷史建筑保護設計院三部總監鄭寧

紅色IP圖譜:從“紅色CityWalk”到“紅色文藝創作”

以上海紅色IP為圖譜,“紅色打卡地”、紅色CityWalk成為時下最潮流的活動。論壇還邀請到了“心城市”CEO朱一寧、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祖恩、“悅城長計劃”發起人嚴炯等多位“城市行走”項目的創作者、實踐者,分享紅色文化帶來的各種文化探索,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1720661676249136.jpg

左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祖恩、“心城市”CEO朱一寧、“悅城長計劃”發起人嚴炯

著名音樂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鋼結合最新的紅色文藝題材作品談了他的體會,他認為在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文化中,紅色文化是最鮮亮的底色,文藝作品需要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靈感,守紅色文化之“正”,創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發展之“新”。

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館長伊華則從為何每年舉辦紅色主題論壇,如何解讀“不朽豐碑”出發,分享了她的觀點。伊華表示,新時代下紅色文化也面臨著代際傳承的很多新挑戰,紅色文化存在的意義不僅在于銘記、緬懷、弘揚,更重要的是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激發紅色文化新的感召力,為當代年輕人提供精神滋養和強大動能。論壇始終在探索紅色文化的新表達,以期更多有新思維、新實踐的新生力量登臺,來展示新成果,給我們新啟發。這也同時是她理解的不朽,不單是指停滯的永續,而是不斷更迭、不斷煥新。

最后,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大學教授忻平為本屆論壇做了總結,他表示論壇從上海城市歷史的幾處小切口著眼,在分享故事、案例之外,更重要的意義是展現了上海的紅色資源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新時代日趨煥發新活力的現狀。正是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才能使紅色文化生生不息,賡續傳承。

1720661692318022.jpg

左起:著名音樂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鋼,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大學教授忻平,上海中共黨史人物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館館長伊華

論壇尾聲,在男高音歌唱家張帆濤的帶領下,會場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把活動氛圍推向了高潮。


責任編輯:Linda
分享到:
0
【慎重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大眾時報網"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網站地圖 關于我們 免責聲明 投訴建議 sitemap

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和鏡像,如有發現追究法律責任 粵ICP備2020138440號

<tfoot id="mjdss"><nobr id="mjdss"></nobr></tfoot>
    1. <ruby id="mjdss"><div id="mjdss"></div></ruby>
      <tr id="mjds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