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農資零售的豫之星,為啥三次研學胖東來?
1995年,馬云去了趟美國西雅圖,首見互聯網并敲下單詞“beer(啤酒)”。回國后,即靠著一臺“386”開始互聯網創業。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游學,正在助力眾多企業跨越邊界,開啟探尋商業智慧提升之旅。
8月中旬,專業做農資零售的鄭州企業豫之星,同樣在組織全國精英零售商赴胖東來游學。一場持續的跨界游學,到底學到了什么?
真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嗎?
一次“3000元退貨之問”
“哺乳期顧客3000元買個高檔吸奶器,用2次要退貨。退不退?!”
游學后的復盤課堂上,導師提出“退貨之問”,引強烈反響,堅持“不退”“退”的,皆有。
導師“點醒”:
堅持不退的,仍屬“賣貨思維”,做的只是錢貨兩清的生意!
支持退貨的,是“幫顧客解決問題的思維”,做的是一項利他的事業!
這次游學胖東來,學啥?
第一層,是“術”,由“賣貨思維”轉變成“幫顧客解決問題的思維”。
第二層,是“道”,是“利他”,是“愛”,是胖東來文化。
“你把心掏出來給顧客,人心換人心,我就不信做不好。”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說。在公司,沒人叫于東來老板、老總,都叫“東來哥”。這個稱呼,還專門被寫進新員工培訓課件。
胖東來的商業模式難學嗎?
無非就是一個“愛”字。
懂得愛,學會愛,做到愛。
而愛與誠相通。這,又是裝在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基因里的。
《詩經·小雅》:“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禮記·中庸》:“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
中國“商圣”范蠡:“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取經胖東來,發現愛,創造愛,成為愛。
如果把胖東來的企業文化“譯”成豫之星文化,恰恰與“讓農資零售更簡單,讓農戶種地更輕松”的企業初心,不謀而合。
不妨聽一聽豫之星·農資大零售聯盟零售商的學習成果。
同宗同源,兩個商業文明體的碰撞
“‘吧嗒’,感覺思維一下子被打開了,像開把鎖。”
楊慶霞,南陽唐河縣少拜寺鎮小藍帽楊霞農資店創始人。提到“二刷”游學胖東來,她坦言道。“經商,經營的是啥?是人心,是格局。比如,客戶退貨了,以前就是退了,心情也不好;以后,站在幫客戶解決問題的思維角度,就會發自內心地欣然接受,更會完善服務。”楊慶霞說。
相對楊慶霞,來自黑龍江哈爾濱巴彥縣正通農業小藍帽品牌店創始人的鄭福,同樣是“二刷”胖東來。這次最大的感受是“如何做好深度服務”和“如何激發公司全員活力”。鄭福說,他經營農資20多年,最大痛點就是串貨,因為主要做進口品牌,串貨泛濫,致使他不敢在某一個單品上放手賣,產品一直不聚焦,產品沒標桿。而有了小藍帽增產藥和豫之星的市場保護政策后,鄭福這個擔憂不存在了。“今后做事,一定會站在事物本質上做事,讓我身邊的人都能夠更幸福。真的很感謝豫之星,感謝胖東來。”鄭福說。
“沒想到胖東來做這么大!學習之后,內心也變得強大起來!今后一定調整好自己,把農資零售當一份事業好好經營,持續學習,邁向第一!”來自安徽省獨山鎮小藍帽品牌店創始人徐翠華談自己感悟。
“希望我們的零售店像胖東來一樣,能夠真正做到利他,顧客至上。只有這樣,才能讓農資零售更簡單,讓農戶種地更輕松。最終實現我們的千萬級農資零售店的夢想。”豫之星董事長李國建,在學習復盤會上,鼓勵經銷商。
豫之星、胖東來,兩家不同行業的企業,在“利他”文化上,卻有著眾多相通之處,同宗同源,相互進步。
專注農資零售18年,“持續學習,邁向第一”
學習力,已成為豫之星企業文化的標配。
在豫之星,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員工的成長,讓“人人成為價值創造者”。每月,都要請華為專家入企做針對性培訓輔導。
“豫之星更像是一所學校,在這干,比高考還難。”有入職者這樣評價。因為,豫之星在推著逼著畢業生進步脫變。
據悉,向標桿企業學習,國內除了胖東來,豫之星還開啟了阿里、華為等國內名企的游學;馬上,還將開啟國外向世界500強企業的學習。
為幫助培養強大農資零售‘接班人’,豫之星還啟動“子弟兵計劃”。當更多的年輕人向鄉村靠攏,鄉村振興也就擁有了更強大的自驅力,前方的目標,也就更加清晰可見。
“讓作物更健康,讓環境更美好,讓每個人都能吃上健康糧”,這是豫之星人的使命擔當;“打造千萬級農資零售店一萬家,幫助10億畝農田的種植戶輕松種地”,這是奔波在中國大江南北田野里的豫之星人懷揣的愿景。
豫之星以百億元思維打造千萬級小藍帽品牌店,以應對諸多不確定的外部環境,打造農資零售“百年老店”,助力引領行業迭代升級,健康發展,為行業逆勢發展開創一種標桿模式。
“讓農資零售更簡單,讓農戶種地更輕松”。豫之星專注農資零售18年,建立農資大零售聯盟。目前,農資大零售聯盟平臺合作零售商3000余家,聯盟平臺成員秉承誠信經營、學習共享、持續奮斗、利他共贏的價值觀賦能零售商,從《聯盟第一課》到《農資大零售聯盟會》,再到《聯盟座談》和《學習季》,聯盟成員在一次次訓戰中突破,不斷向專業化、職業化邁進,讓農資零售更簡單,專業必然打敗業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