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央國企員工健康管理新實踐
近來,不少央國企刮起了一股“健康風”:職場會議室開起AED(除顫儀)實操課,員工搶著預約頸腰椎理療,名醫職場面對面排起長隊。據了解,這得益于央國企更加重視員工健康管理,他們與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務公司合作,引入了“企業首席健康官”為企業“把脈”健康,為員工提供面對面、點對點的健康管理服務。
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管理不足等諸多因素導致不少職工健康狀況不甚理想。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我國企業有60%的職工處于亞健康狀態,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職工亞健康狀態超過平均水平13%以上。這樣的狀況令人憂心,也在呼喚有效的改善手段趕緊到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近年來,《健康企業建設規范(試行)》等政策規劃相繼出臺,為健康企業建設明確了發展目標和方向。當前,我國目前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是防治分家,醫院忙著“治”無暇顧及“防”,最后是越治越忙,這種被動且碎片化醫療服務仍將長期存在。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是我國醫療健康服務重要的補充力量,國康企業首席健康官就是通過醫療資源下沉的方式,給職工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本質上,這是一種人文關懷、一種暖意政策。
與其在下游打撈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壩,讓河水不再泛濫。
央國企引入國康企業首席健康官,實現“未病先防、小病早治、大病快轉、慢病細管”,促進員工個人福祉與工作效率的和諧共生,從源頭上防范健康安全事故的發生,為企業筑起一道堅固的“健康長城”。長遠來看,這不僅有助于企業樹立積極健康的企業形象,還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國康健康企業健康官還提供生活方式指導、健康養生宣導、心理健康輔導培訓、工間操培訓等,對影響健康的脊椎病、不良生活方式及習慣等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在疾病來臨前做好預防。
在針對某國企的服務中,國康健康根據員工體檢中個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季節、時令特點,將知名專家請進企業,進行專場體檢報告解讀,專題講座、一對一把脈問診等,盡早解決各種小病小痛,將健康隱患扼殺在搖籃里,阻止疾病的發生。
當員工身體不適時,國康健康可以提供就醫轉診服務,全科醫生根據員工的病情對癥提供分診建議,在員工看診時還有專人一對一陪同,幫助取號、繳費、取藥、取送報告等。既能讓員工及時就醫不耽誤病情,又節省了員工的時間,讓員工更好的投入工作。
某企業一員工外地出差腹痛到上海當地醫院看診,看診前國康全科醫生電話提供專業意見,指導其正確就醫;看診時醫生需要員工近幾年的看診以及手術病史,國康健康管家第一時間調取提供。這一切得益于國康健康管家每次就診結束都會第一時間為他整理病歷、更新健康檔案,詳細完整的病歷大大提高了醫生的看診效率,也免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該名員工經過一周的藥物治療便康復了。
國康健康還可根據員工的病情,安排專家會診、就醫路徑規劃等服務,幫助員工盡早確定病情,及時得到專業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時間就是生命”,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緊急就醫時,可以快速安排緊急看診。國康擁有一支1800多人的專職全科醫生、健康管家團隊,大力整合全國優質醫療資源,和全國1000多家三甲醫院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深圳的一流三甲醫院的10萬多位好醫生形成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有些慢性疾病是終生的,需要終生服藥、終生治療,所以離開醫院后,控制疾病、防治復發也是至關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往基本上沒有專門醫生跟蹤指導,醫患之間沒有契約和承諾,醫生不了解員工日常生活,未及時給予治療疾病有關的建議,員工也缺乏主動配合執行醫囑。
國康健康管家通過互聯網醫院平臺每周定期線上關懷提醒,并定期上門服務跟蹤員工的健康并提供個性化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教育和指導,提醒員工遠離健康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或者復發。
健康中國,國康健康開出的“藥方”是員工的健康不只靠醫院、醫療,更多要靠保健。醫療資源的組織應該側重初級保健和公共衛生,從改變健康意識、生活習慣開始,目的是少生病,而不是多治病。國康健康的經營理念是”大愛利他、醫療不作惡”,實施“資源整合+專業服務"模式,不自辦實體醫院。這樣的選擇,從根本上切斷”以藥養醫、大藥方、過度治療”的利益誘導。
健康中國戰略不僅關乎每一個人的福祉,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基本的保障。員工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自己和家人才沒有后顧之憂,才能擁有更加幸福的生活。擁抱健康,從而更好地適應改革,適應各種變化,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