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堂:梅江八月四花青
每年農歷八月節之后,是若水堂采摘“八月四花青”的季節。
“八月四花青”屬于青皮之一種。特指農歷八月采收的新會青皮,用對稱二刀發開皮,呈四瓣花狀,故稱為“八月四花青”。
若水堂說:八月仲秋,金氣最旺。此時青皮,制肝木、散肝邪最佳。古來有很多名家善用“八月四花青”泄肝火、散肝邪、行氣通滯者。
一般青皮在農歷八月、九月、十月這三個月皆可采摘,但其“溫熱寒涼”有所不同。其中八月所采的最為苦寒,藥性專一,于肝膽二經最有利。
若水堂:上乘之品
新會諸產區的四花青中,又以梅江最好,稱為“梅江八月四花青”。
若水堂梅江八月四花青,取自上乘的梅江原種小油身,八月節后采收,用對稱二刀法開果劃去果肉,自然陳化十年乃成。
若水堂十分注重保留青皮的原始藥性和先天稟賦,從種植、繁育、采摘、陳化等環節皆沿用古法,品質受到很多藏家和杏林名家首肯。
(若水堂陳皮,廣東新會陳皮百年商號,已有140年歷史,早年曾被霍英東先生稱為“比黃金還要珍貴的陳皮”。其道地性的“母樹原種”陳皮受到藏家認可。)
前人之述
青皮在傳統養生中的重要地位,前人多有闡揚:
元 王好古:
“陳皮治高(上焦心、肺),青皮治低(下焦肝、膽)。”
李時珍《本草綱目》:
“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
元 朱丹溪:
“青皮乃肝膽二經氣分藥,故人多怒有滯氣,脅下有郁積,或小腹疝痛,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
陳嘉謨《本草蒙筌》:
“青皮疏肝利膽,則癖自不結。”
李時珍《本草綱目》:
“(青皮)破堅癖,散滯氣,破下焦諸濕,治左脅肝經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