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中國·2024高層論壇舉辦,天翼云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ICT中國·2024高層論壇舉辦,天翼云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AI Cloud人工智能云服務標準體系階段性成果發布,天翼云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9月26日,ICT中國·2024高層論壇-云原生發展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天翼云出席《城市算力互聯網實踐指南》編制工作啟動儀式、國際化服務合作計劃成立暨《云計算企業出海研究報告》發布儀式、AI Cloud人工智能云服務標準體系階段性成果發布儀式、算力互聯網服務能力標準體系正式啟動暨《算力互聯網服務能力要求 個人終端算力(卡)》標準發布儀式等多個重磅環節。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端云平臺事業部研發總監李濤在會上發表演講,介紹了天翼云智算云容器在助力云原生AI應用部署方面的技術優勢與落地實踐。
踐行國云使命,助推行業建設與發展
城市算力互聯網是全國算力互聯互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關鍵在于以點帶面、精準破局,全面構建起互聯互通、高效協同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體系。會議現場,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共同啟動《城市算力互聯網實踐指南》編制工作,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總經理王彥丹出席啟動儀式。該指南將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和產業升級提供行動藍圖,推動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作為政府重點工作任務,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把出海從“可選項”變成“必選項”。在此背景下,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攜手企業代表共同成立國際化服務合作計劃,并發布《云計算企業出海研究報告》,旨在厘清云計算企業出?,F狀,明晰出海過程中的痛點,并探索合理有效的發展路徑,助力更多中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服務全球。在報告編制過程中,天翼云深度參與調研工作,結合自身業務出海的實踐經驗,為報告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和產業洞察,也為更多企業出海提供了借鑒啟示。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國際業務事業部研發專家彭成出席發布儀式。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智能算力逐步取代通用算力成為算力結構的主要構成,傳統的通用云計算服務逐步升級成為服務于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發展的AI云(AI Cloud)。AI云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驅動力量,正在重構云服務產業格局。大會現場正式發布AI Cloud人工智能云服務標準體系階段性成果,進一步推動AI云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端云平臺事業部研發總監李濤出席發布儀式。天翼云將與業界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引領云服務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不斷釋放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價值。
隨著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國算力資源的總規模已躍居全球領先地位。為推動算力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確保算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本次論壇啟動算力互聯網服務能力標準體系研究,并發布《算力互聯網服務能力要求 個人終端算力(卡)》標準。天翼云將與業界伙伴協同擴展算力互聯網的覆蓋面,助推相關行業標準的落地與應用,持續創新算力供應模式,推動算力普惠發展。
加碼智算創新,助力AI產業繁榮
人工智能浪潮洶涌,其技術變革在帶來生產力躍升的同時,各類AI大模型對云計算基礎設施,尤其是對智算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字化轉型催生的超級應用需求,促使產業通過云原生、容器化等技術進行現代化改造,以輕量化、低成本、高效率管理指數級增長的應用。智算容器,成為未來智算應用部署及資源調度的重要手段。
李濤表示,天翼云堅持科技創新,深耕容器應用場景,以完善的容器產品與服務,滿足企業AI場景下多元化業務需求,助力企業實現敏捷高效上云。天翼云智算云容器通過全托管容器引擎集群,提供GPU彈性裸金屬等異構資源管理、AI調度策略管理、多種任務框架適配和高性能網絡存儲管理等能力,解決客戶大規模AI異構資源管理困難、AI任務啟動復雜且成功率低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等難題,幫助客戶在AI訓練、AI推理等場景實現降本增效。
天翼云智算云容器具備高效異構資源管理、智能任務&資源調度、靈活資源切分、自動化故障恢復四大核心技術優勢。天翼云智算云容器提供集群全托管模式,并提供多種資源形態、異構資源類型混合納管,能夠支撐萬卡高性能異構資源納管,保障大規模訓練任務的運行;提供多種調度策略和技術,能夠減少故障恢復時間和資源消耗,提高系統可靠性,同時提供多任務框架支持,兼容主流開源或用戶自有任務框架;支持虛擬機、容器形態的GPU/NPU共享任意比例切分調度,提供智算彈性容器實例,支持按照業務需求資源彈性伸縮,避免云上資源消費;實現容器硬件故障感知、日志清洗感知和任務斷點續訓,支持多種訓練框架,最小化故障對用戶的影響,保障業務連續性。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改變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未來,天翼云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筑牢國云智算底座,進一步提升算力服務的效能和可靠性,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