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協和藥業公開信引發關注 呼吁社會辨明真相
9月23日,蘇州協和藥業通過其官方公眾號“協和護膚”發布了一封公開信,題為《35年老國貨,被網暴后的自白》,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在這封信中,蘇州協和藥業詳細解釋了其“協和”商標的來源,并呼吁社會公眾辨明真相,給予國貨品牌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公開信中提到,自2019年起,蘇州協和藥業的品牌“協和”就不斷受到質疑,有關其商標真偽的爭議不斷。蘇州協和生產的維生素E乳也因此受到了負面影響。公司在信中指出,這種質疑和謠言對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到了企業的生存。
蘇州協和藥業在信中自述,其前身為1989年成立的“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由于其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即“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醫院(研究所)”)的關聯,于1991年成功注冊了“協和”商標。同時,信中還強調,盡管與北京協和有共同的起源,但品牌是獨立的,且多年來一直避免使用“北京協和醫院”的字樣,以避免混淆。
1989年2月:關于成立聯營廠的協議書
公開信發布后,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許多人質疑,為何企業需要公開自證清白。互聯網作為現代企業營銷和品牌傳播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產品銷售的關鍵渠道。然而,互聯網市場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不乏一些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如利用信息不對稱誤導消費者,以達到自身目的。
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知名品牌都曾被迫公開發聲,捍衛自己的權益。但這種競爭方式對行業發展真的有利嗎?答案是否定的。以蘇州協和藥業為例,其品牌和產品受到了質疑,銷量受到了影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外品牌大量進入中國市場,給國貨品牌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但值得慶幸的是,國內企業在多個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甚至實現了產品的國際化。護膚品行業雖然競爭激烈,但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
國貨品牌應該專注于研發和創新,堅守品質,共同擴大市場份額,振興民族產業,對抗國際品牌的競爭。當前,國貨護膚品的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如何突破重圍,捍衛國貨地位,走向國際,是企業家們需要深思的問題。
蘇州協和藥業的公開信不僅是對自身品牌的一次自辯,也是對整個國貨行業的一次呼吁。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快速傳播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如何正確利用互聯網,建立一個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是所有企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