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高血壓日:健康體重,理想血壓
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健康嚴重性的認識,引起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和社會各界對高血壓工作的重視,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預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增強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識,衛生部決定自1998年起,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2024年10月8日是第27個全國高血壓日,主題是“健康體重,理想血壓”。
圖片來源:基層醫藥衛生家園
高血壓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達2.45億。為持續推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對血壓監測的重視程度,加強血壓的自我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壓危險因素,切實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2024年全國高血壓日宣傳要點。
2024年全國高血壓日宣傳要點
一、預防高血壓,從健康生活做起
1.減鹽: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應長期堅持控制鹽的攝入。我國居民平均食鹽攝入量超過9g/日,顯著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人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日。建議用低鈉鹽替代部分普通食鹽。
2.減油:攝入過多脂肪,特別是含飽和脂肪酸過高的食物,會增加血膽固醇水平,導致動脈硬化并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日常飲食應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同時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增加全谷物和粗雜糧及膳食纖維攝入等。
3.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可導致血壓升高,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中心型肥胖可能與高血壓有更強的相關性。建議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體重,18歲及以上成年人群體重指數應為18.5-23.9kg/m2(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并應合理控制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
二、管理高血壓,從行為改變做起
1.合理膳食:堅持健康飲食有助于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壓患者應堅持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適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樣、三大營養素供能比例適當、鹽不超量。
2.適量運動:堅持有規律的運動、保持充足身體活動、減少久坐時間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措施。建議以戶外及有氧運動為主,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提倡結合多種形式的抗阻(力量)訓練并輔以柔韌性訓練。
3.戒煙限酒:吸煙、飲酒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建議吸煙者及早戒煙(包括傳統煙和電子煙),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飲酒。
4.心理平衡: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抑郁狀態等可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必要時積極尋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預。
三、科學監測,平穩降壓,長期達標
1.血壓達標標準: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腎臟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學監測血壓:鼓勵居家進行血壓監測,有條件可進行動態血壓監測。晨起測量血壓應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壓藥、早飯前,晚間測量應在睡覺前,每次應按規范測量2-3次。
3.血壓超過130/80mmHg以上就應密切關注。未使用降壓藥物且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應盡早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并按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已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鼓勵選擇長效降壓藥物,以確保平穩降壓至標準水平。
心理狀態、睡眠問題、認知能力與高血壓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
心理狀態:長期的情緒波動,特別是壓力和焦慮,與高血壓的產生有密切聯系。精神壓力能夠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血壓上升。?研究發現:定義精神緊張包括焦慮、擔憂、心理壓力緊張、憤怒、恐慌或恐懼等,有精神緊張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18倍和1.55倍。
睡眠問題:研究指出,睡眠的不足或質量不佳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血壓也包括在內。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高血壓可能引起睡眠問題,而睡眠問題也可能使高血壓癥狀惡化。此外,睡眠障礙還可能引起情緒波動和焦慮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反過來可能加劇高血壓。
認知能力:高血壓不僅影響心臟和血管健康,還可能影響認知功能,包括記憶、思考和學習能力。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較高,而認知障礙的存在又可能導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中成藥改善情緒、睡眠和認知
部分中成藥如國家一類新藥烏靈膠囊補腎健腦、養心安神。用于心腎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煩、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少氣懶言、脈細或沉無力;神經衰弱見上述證候者。
《中醫治未病·高血壓伴發焦慮專家共識》、《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診療中國專家共識》等共識權威推薦烏靈膠囊。
電子化量表,幫助快速發現情緒和睡眠問題
佐力藥業近年傾力推出電子化篩查量表,微信掃一掃方便快捷地進行自我檢測,幫助您盡早了解記憶、情緒和睡眠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