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潤行動下,書畫培訓如何破局?
(本報訊 記者XXX)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產業的發展程度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美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書畫藝術是人類最優雅的符號,書畫藝術以最平易近人、貼近生活的藝術形式,用生輝妙筆蕩滌心靈的塵埃,源源不斷滋養著人們愛美尚美的心田。
近年來,國學文化以及書畫藝術在國內熱度不斷上升,正受到越來越多中小學校和家庭的青睞。書畫藝術高度契合了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的精神,是“五育并舉”中美育的重要實現載體,因此長年來都是培訓市場的熱門。
然而,當下的校內外書畫培訓,不同程度地存在走過場、缺乏專業師資、缺少專業標準、過度考級考證等問題,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還存在“唯加分論”、包裝出來的名師等種種套路,讓培訓內容偏離了美育浸潤的目標。
針對少兒書畫培訓存在的諸多亂象,記者日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進行了采訪調查。
在深圳某書畫培訓機構門外,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家長和中小學生。“我去聽了幾家機構的書法課,發現很多校外培訓機構很強調摹寫和速成技巧。我擔心孩子只能學會套字帖模板,學不會獨立運筆。”最近,廣東深圳市的王女士考察了幾家校外書畫培訓機構,結果卻有些失望,“只掌握所謂字形套路,真的對孩子打牢基礎、提升能力有幫助嗎?”賀女士的孩子也在一旁沮喪地說,離開字帖就不會寫了。
另一位家長薛先生則吐槽說,因為孩子喜歡畫畫就報了培訓班,一些校外書畫輔導班的培訓內容片面強調考級考證,違背認知發展客觀規律,傷害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培養學生藝術思維能力方面沒有起到正面作用,甚至影響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書畫的自主性。當記者問到為什么不在學校里學習繪畫時,這位家長無奈地搖搖頭說,一周只有一兩節美育課,老師也不是專業的,根本無法滿足孩子的學習需要。
經過一番調查采訪,記者發現書畫培訓領域面臨諸多現實問題與局限。首先,從課程內容上來說,課程的體系與內容質量水平良莠不齊。一位廣州的書畫專業人士不無擔憂地指出:“很多課程質量差,違背藝術教育的基本規律,為迎合急功近利者的需求,大量速成式的課程充斥少兒書畫培訓市場,加之各類虛假宣傳、虛假背書誘導消費。如此這般的書畫培訓,不但不能提高孩子們的美術水準,反問只會干擾正常的藝術教育,拉低全民的審美品質。”
其次,由于缺乏正確培訓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引導,很多學校在教學上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珠海市某知名中學的美育課老師就向記者表示,由于美育教育是近一年才確定的校內課,學校缺乏標準教材和書畫專業畢業的師資,往往是其他任課老師兼任,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校外的社會培訓機構都把師資包裝成“專家大師”,事實上在缺乏統一資質標準的情況下,書畫培訓行業中充斥著大量不合格的培訓機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書畫教育界資深人士認為,要從根本上治理書畫培訓亂象,學校必須改變單一的教育評價模式和評價標準,建立多元、自主、開放、透明的教育評價體系。“在這樣的體系里沒有單一標準的技能速成需求,專業扎實的功底加綜合審美素質的提升才是美育浸潤的核心宗旨,為提高考級考證而速生的培訓機構以后將失去市場。”這位人士說到。
另一位書畫界人士則認為,校外書畫培訓機構并非“洪水猛獸”,規范化的校外培訓機構是美育浸潤事業的有益補充。規范書畫培訓需打出一套“組合拳”,學校、家長、政府和機構等都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多方合力才能使中小學校書畫美育浸潤行動有序開展。
記者從權威渠道了解到,書畫美育界的“國家隊”已經下場正本清源,首屆“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師生書畫美育浸潤成果展”已重磅上線,現面向全國征集作品。
該活動是由(全國)教育書畫協會主辦、面向全國中小學師生的階段性美育浸潤成果總結及評價,組委會成員和評委多為(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專家以及多所知名美院資深教授,在業內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此次成果展由(全國)教育書畫協會積極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及各大藝術院校等單位聯合協調,具體落實國家美育戰略,推進書畫美育在青少年中潤澤無聲,堅持優秀作品和教培方法與工具的高標準入選,共同確立書畫美育浸潤的評價標準,將書畫教育界專業力量和社會共建力量結合起來,全力推進書畫美育浸潤行動的正向發展。
本次成果展的最大特色是師生同臺、成果共享,對于優秀的教師和創新的培育方法大加鼓勵,激發美育教師的創新積極性,為培養具有審美素養和綜合素質的美育人才提供嶄露頭角的舞臺。
據悉,本次全國中小學師生書畫美育浸潤成果展分為幼兒組、小學低年級組、小學高年級組、初中組、高中組(含職業高中、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組,征稿類別涉及書畫作品和教育教學等兩大類,征集時間從發布之日起至2024年10月30日止。
書畫作品大類在傳統的硬筆書法、毛筆書法、中國畫、素描速寫、色彩、創意及其他美術作品、創意雕塑等類別之外,還與時俱進特設了數字美術類別,鼓勵電腦手繪和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品參展。教育教學大類除了征集書畫美育類教材、教學案例、教學過程等成果展示,也創新性地設置了書畫美育類教學 APP、輔助儀器、教學設備等展示及書畫美育類文創產品展示,鼓勵學以致用、教學相長、軟硬結合的校園美育浸潤方案。
美育是基于審美經驗的教育,其教育特點就是潛移默化,以引導、激勵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記者看來,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書畫美育培訓,都應當以浸潤作為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環節。
希望通過首屆“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師生書畫美育浸潤成果展”,能發掘書畫美育浸潤的成果亮點,發動社會的力量積極探索美育創新教學方法和路徑,形成可評價、可持續的美育課程模式,助力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藝術,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