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泉:自然天賜之禮,皇臺酒業之源
在廣袤的西北大地,有一處充滿傳奇與魅力的地方——涼州。涼州有山曰蓮花山,這里不僅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更孕育著自然的饋贈。行進在去蓮花山的路上,山巒連綿,莊稼滿眼,與村舍的煙火構成一幅寧靜而古樸的畫卷。
(蓮花山腳下)
蓮花山,古稱姑臧山、紫山,屬祁連山冷龍嶺一脈,海拔2700米,山底海拔1800米。奇峰環列,層巒疊嶂,因山形似一朵蓮花,故得蓮花山之名。蓮花在佛門中蘊含著清靜、無染、光明、解脫之意,一部佛門史,念念是蓮花。
蓮花山是河西地區唯一修建在海拔1800米的古跡,也是研究西域佛教、漢傳佛教、西域佛教與藏傳佛教融合的見證。始建于西漢,興盛于東漢,東晉,前涼、后涼、南涼、北涼、大涼、隋朝、唐朝、西夏,元朝、明代、清代,1927年武威大地震,寺院、佛塔均遭嚴重毀壞。
(蓮花山金頂塔)
蓮花山聲名遠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文以李益、高適為范,武以李廣、馬超為驕,僧以鳩摩羅什、玄奘為高。他們或翰墨留香,或躍馬揚鞭,或傳經布道,或寄情山水,都無一例外地在涼州蓮花山留下印跡,輝耀至今。民國時期,被譽為“東方之筆”的張大千攜妻子兩次登臨蓮花山,醉心于此,作《蓮花山飛瀑圖》《蓮花山圖》各一幅,佳話佳作,更使山寺增輝,盛名賡續。
(蓮花山遠眺涼州城)
而在這座充滿傳奇的山峰中,藥王泉宛如一顆綠寶石,散發著潤澤萬物的魅力。蓮花山屬于典型的西北“荒山”,山上草木稀少,但偌大的山中,卻有一片綠洲,格外顯眼,那便是藥王泉。
相傳,藥王泉是由藥王孫思邈神游祁連山“坐虎針龍”,神龍感恩所賜。其后,弘化公主在此療疾,嘆其神奇,賜名“藥王神泉”。直至如今,每年農歷5月13日廟會,任有眾多民眾上山拜佛取水,傳說飲藥王泉水可避邪祛病,延年益壽。
(蓮花山藥王殿)
藥王泉的水,清澈透明,從大山深處緩緩涌出,帶著大地的溫暖和神秘的氣息。這股泉水,經過了漫長的地下旅程,穿越了層層巖石和土壤的過濾,匯聚了無數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成為了大自然最純凈、最珍貴的饋贈。
而藥王泉與皇臺酒業的緣分,更是一段傳奇。始建于1953年的皇臺酒業,在立業之初,便獨具慧眼地選擇了這片充滿自然恩賜的土地,鉆井取藥王泉的地下暗河,作為釀酒源泉沿用至今。
(皇臺酒業廠區水塔)
“皇臺酒,更純凈”,之所以有這樣的自信,正是因為皇臺酒業選用的釀酒水源——祁連山脈冰川融水藥王泉。好山出好水,好水釀好酒?;逝_老一輩創業者們,在當地村民的引領下探尋水源。他們沿著陡峭山路踏尋,終于在蓮花山金頂塔側峰,找到悄然匯聚的一眼清泉,這便是藥王泉。它隱匿于山間,清澈無暇,在層層疊疊貧瘠的山巒間,滋養出一方綠洲,守望著涼州城。它不僅是皇臺釀酒史的源泉,更是皇臺酒的靈魂所在。
(皇臺酒業創業者們尋找水源留念)
歷經71載風雨,皇臺酒業依然堅守著對品質的執著追求。在現代化的釀酒工藝中,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不斷優化生產流程,以藥王泉水為基,精選優質高粱、大米、小麥、糯米、豌豆五種糧食,經過老齡小窖發酵、蒸餾、陳藏,最終釀制出具有獨特西北風味的皇臺美酒。
每一滴皇臺酒,都蘊含著藥王泉的靈動與純凈,訴說著皇臺釀酒師們的智慧與匠心。它不僅僅是一壇美酒,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歷史的見證?;逝_酒業承載著酒城涼州的歷史與文化,將藥王泉的自然恩賜轉化為舌尖上的享受,讓酒客在品味佳釀的同時,感受到大自然的純凈魅力。
(皇臺酒業釀造車間:出酒瞬間)
在涼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皇臺酒業的崛起并非偶然。它不僅得益于藥王泉的神奇之水,還得益于一代代釀酒師的不懈努力和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從選料到釀造,從陳藏到包裝,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皇臺酒業的釀酒師們深知,只有尊重自然,才能釀出真正的好酒。因此,他們始終遵循著自然的規律,順應季節的變化,精心照料每一壇酒的發酵與陳化。
皇臺酒憑借其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國內廣大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同時在國際舞臺上亦大放異彩,屢次榮獲國內外酒類評比的金獎榮譽,其聲譽正日益攀升。它不僅是涼州地區的驕傲,更是隴酒卓越品質與深厚文化底蘊的杰出代表。
如今,皇臺酒業已成為涼州的一張閃亮名片,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更為涼州酒文化的傳播搭建了橋梁。而藥王泉,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源泉,仍在靜靜地流淌,見證著皇臺酒業的輝煌歷程,也見證著涼州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