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綠電秘籍:科士達戶用儲能工作模式如何選擇?
面對戶儲系統內置的多種工作模式,對于不同應用場景需求下的業主而言。如何選擇才能降低用能成本?提高分布式能源利用效率,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呢?其實,究其根本,選擇適配的工作模式才是關鍵,本篇文章將介紹戶儲系統的三種工作模式,快來看看哪種模式更適合吧!
模式一:自發自用
應用場景:適用于電費補貼低、電價高的地區
當光照充足時,太陽能組件向家用負載供電,多余的能量先為電池充電,剩余的能量將出售給電網。
當光照不足時,太陽能功率不足以滿足家用負載功率,此時電池放電,與太陽能一起滿足家用負載供電,如果電池電量不足,則從電網供電。
模式優勢:此模式大量減少了電網電價的購買量,提高了光伏的應用率,降低了家庭用能的成本,適合用電量大,階梯電價差異大下的家用光儲場景。
二、削峰填谷
應用場景:適用于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地區
用戶可以使用光伏電力、非峰值電力為電池充電。充/放電時間區間可以靈活設置,還可以選擇是否從電網充電。
模式優勢 :此模式根據安裝地區分時電價時間,合理的設置機器的充放電時間,在電價低時存儲,高電價時放出供給負載,其本質上就是峰谷套利的盈利模式。
模式三:備用電源
應用場景:適用于頻繁斷電的區域
在這種模式下,電池將在設定時間區段強制充電,并且在電網接通時永遠不會放電,它還允許選擇是否從電網充電。
一般有以下幾種應用場景:
①剛性需求:如在人口分布較少、分散的大電網供電困難,且長距離輸電投資大、電能質量差的地區,對備用電源的需求較高。
②應急需求(相當于UPS功能):當突發自然災害,如臺風、地震等導致電網斷電的情況下使用。
③獨立系統備電:應用于電網無法覆蓋的地區,如邊防哨所、海島、離岸船舶等不宜接入電網的區域。
光儲系統的應用場景和要求相差很大,業主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才能有效解決家庭用電煩惱,讓能源利用更加安全、可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