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士達微課堂 | 工商業儲能:選擇最適合的商業模式,解鎖最大收益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鼓勵和市場的推動,工商業儲能項目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面對多種商業模式,工商業企業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模式,以及工商業儲能項目除了電費收益外,是否還有其他收益,成為了許多企業關注的焦點。
目前,市場出現的工商業儲能商業模式大致有四種:業主自投、純租賃、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四種模式優勢各異。
一、業主自投
由工商業企業自己投資購買工商業儲能全套系統,將儲存的電能用于日常生產生活。這種模式下,企業可以自投自用,價值自享,自己受益,既減少了對電網的依賴,還能在低電價時儲存電能、高電價時釋放電能,以峰谷套利實現盈利。同時,只需定期支付維保的費用,便可獲得相關運維和技術服務,保障儲能設備正常運行。
二、純租賃
工商業企業向儲能自產擁有方租賃并支付租金,資產方提供設備及維保服務,業主自享儲能收益。這種模式往往適合于用電企業臨時使用儲能,如使用儲能動態擴容來臨時增加產線,或者初創階段用電企業出于輕資產運營考慮。
三、合同能源管理(EMC)
簡而言之就是第三方投資模式,即通過EMC合同將能源進行外包,由第三方投資購買全套儲能系統,以能源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電企業,按照一定比例分享儲能項目收益。其中儲能收益當前主要是峰谷套利和需求管理給用電企業節約的電費及需求側響應獲得的補貼,未來可能拓展其他收益方式,如電力現貨交易和電力輔助服務等。
四、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
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引入融資租賃方作為儲能設備的出租方,減少業主或能源服務方的資金壓力。租賃期內,能源服務企業負責建設運維;融資租賃方擁有儲能自產所有權;業主擁有使用權,儲能收益一部分作為還款,到期后可獲儲能所有權。
工商業儲能減少了能源成本,提升了電網供電質量,實現了能源的彈性管理。隨著電力市場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無論企業采用哪種商業模式,科士達工商業儲能都將為企業提供更好的能源解決方案、商業機會和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