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樹技術總經理閔滔滔專訪:教育信息化如何引領教育現代化?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人類教育信息化發展史上的奇跡。中國教育信息化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現代教育環境,為促進全球教育均衡發展、促進人類終身學、提高人口素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采訪了深圳市松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閔滔滔,解讀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1.問:你認為教育信息化的特點是什么?
答:我們淞樹技術認為,智慧性、智能性、融合性、引領性等,都是新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智慧與智能時代的特征是創新創造,教育現代化的智慧性,其最重要的內涵是將學生造就為具有創新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之人;
教育現代化的智能性特征,是指人工智能在教育的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使教育體現出智能新業態、智能新形態。
教育現代化的融合性,包括多個類型的融合,其中,虛實世界的融合、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顯得特別重要。
而虛實世界的融合、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都需要以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作為前提。即,教育現代化的引領性,最重要的是技術變革教育的引領。因此,它主要依托教育信息化加以體現與實現。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和支持是教育現代化各個特征的體現和實現不可或缺的;此外,教育信息化足以為突出教育現代化的許多特點提供高質量的支持。
2.問:你認為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會遇到這些問題和挑戰。
答:首先,教育信息化可能會在促進教育公平的同時帶來新的不公平。雖然教育信息化的初衷是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但現實是受市場經濟對教育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調整的影響。優質教師和教育資源不可避免地聚集在經濟發達地區,導致地區、城鎮和校際公共資源供應和配置失衡。此外,隨著教育信息基礎設施的推廣和普及,雖然信息差距逐漸彌合,但質量差距日益突出,這也加劇了不平衡。
二是教育信息化投資時間長,非明顯差異現象明顯。40年教育信息化的實踐也反映了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產出存在對比,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效率和效并不明顯。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雖然中國中小學長期投入使用教育技術,但對教育和學成果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雖然國家在教育信息化領域投資了1000多億元,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與投資金額相匹配的應用效益。
3.問:教育信息化在未來教育變革中會發揮什么作用?
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創新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三個核心任務,也是教育改革的三個永恒主題。教育信息化在支持和促進教育信息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宏觀層面,全面參與教育供給側改革,促進教育結構性改革,積極服務教育體系改革,在實施國家戰略、建設學型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等方面釋放更大潛力。
第二,在中間層面,我們將繼續推進技術支持的學校教育模式的改革。信息化推動的教育系統性改革的重點將集中在學校教育上,具體體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以及各種智能產品和互聯網支持下的教育模式改革。
第三,在微觀方面,有極大的空間來促進學形式的創新。學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課程教學。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學者可以隨時進行即時學或分散學,從正式學到正式學和非正式學的結合。
而我們淞樹技術堅持秉持“人才創造技術,技術改變世界”的核心理念去為客戶服務,以軟件服務為核心,以用戶體驗為宗旨去進行技術開發,希望能在未來的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