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alk創作者說:「畫里的拾光」因熱愛相聚,為千人打造一方畫中“凈土”
“畫里的拾光”品牌誕生于2014年,至今已經歷了九載風華。目前,機構在南京有四個直營工作室分別覆蓋新街口,仙林、下馬坊和鼓樓南大商圈,擁有8年專注成人美術繪畫的教育經驗,線下近2千名畫友,曾榮獲大眾美團點評“人氣最佳美術獎”。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畫里的拾光”榮膺“CCtalk魅力老師獎”。今天,CC采訪鴨帶著大家走進這家別具一格的繪畫教育機構——“畫里的拾光”,與機構創始人朱古力、筱菲、昊子和小魚一起,暢聊畫室里那些點滴。
“畫里的拾光”南京鼓樓南大店
創業:因熱愛相聚,團隊用九年“拾光”
談及學畫的初衷,無論是朱古力,還是筱菲、小魚、昊子,“拾光”的創始團隊成員大抵都離不開一個原因:熱愛。唯有熱愛,能抵漫長歲月。
幾位創始人一說到畫畫,眼里都有了光。“畫畫給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拿起畫筆的那一刻,你仿佛沉浸于一方凈土。”看似虛幻,但在這個多彩而紛亂的社會里,繪畫為他們撐起了一方凈土——在其中,你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自己。
創始人們覺得,“我很喜歡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豐富色彩,我也喜歡用繪畫的方式去記錄他們,甚至是用繪畫的方式去抒發自己的情緒,我自身能深刻的體會到我的這份愛好給我的快樂與幸福。”
“畫里的拾光”創始人小魚、筱菲
繪畫帶給人的改變,是潛在且不可忽視的。
深入細膩的刻畫、反復雕琢的執著、色彩相撞的迸發,繪畫就像靈感繆斯一樣,無不滋養著他們內心的成長,“繪畫,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
筱菲剛畢業后,選擇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畫師。由于大多數學員都是在職的繪畫愛好者,甚至不少學員年齡還比筱菲大。工作上的煩惱、生活里的羈絆,在走進畫室之后都消失殆盡,有的只是畫里世界的交流。
大家都沉浸在這方凈土里,“平時工作又忙又累,但只要一來畫室,聊聊天,畫會畫,就特別開心和放松。”
學員普通閑聊的一句話讓筱菲萌生了一個想法,同樣也是兒時夢想的召喚——從“開一個自己的畫室”變成開一個“我們的畫室”。“我不再認為這只是一個工作,我想把畫畫帶來的快樂傳遞更多的人,也讓更多人從畫里找到治愈自己的良藥。”
而執著于熱愛的共同點,也讓一群單純可愛的小伙伴們走到了一起,筱菲,朱古力,小魚,昊子,這幾位初創成員一拍即合,成立了“畫里的拾光”。
“畫里的拾光”創始人之一朱古力
“畫里的拾光”創始人昊子
在創始人小魚看來,繪畫對于很多畫友而言,是兒時沒有堅持下去的愛好,也是想要通過繪畫來表達心緒的一劑良藥。享受工作和煩雜生活之余擁有一段自我學習無人打擾的時光,也有為彌補兒時無法為自己興趣學習買單的遺憾。
如同“畫里的拾光”的口號——“昔夢今拾,執筆人生”。
“畫里的拾光”最大的意義,就是帶領這些畫友們,一起重拾那段對繪畫的熱情,在繪畫里去表達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賦予時光更加深厚的意義,“用我們彼此交匯的這些光影,給我們的生活增添別樣的色彩。”。
經驗:轉型線上要做“預設” 未來與CCtalk一同成長
從2014年創辦至今,“畫里的拾光”已經走過了9年歲月。跨越九年時光的“拾光畫室”依舊是最初的模樣,但互聯網的加持,讓“畫里的拾光”的魅力不再局限在鼓樓和下馬坊,也不再局限于南京,通過網絡,天南海北的畫友們開始陪他們一起在畫里“拾光”。
“畫里的拾光”《城市記憶》主題作品
作客CCtalk,筱菲跟我們分享了“拾光畫室”線下轉線上的經驗。線下和線上教學,“完全是兩種教學模式”,所以轉移線上后,無論是行動還是心態上,機構和創業者們都需要調整。
首先,相比線下的面對面教學、實時指導,線上教學需要“做好充足的預設”。在與學生從零到一的熟悉過程中,畫師們需要主動通過作品通過教學理念來去主動體現展示自己,盡可能減少溝通成本。
其次,除了教學內容輸出需要更為詳細和精準,線上教學尤其需要建立起順暢的溝通,“在每一堂課前,我們要把問題羅列得更加細致,通過線上的形式盡可能的帶給畫友”。
而在線上創業的這些年里,CCtalk始終是“拾光”不二的選擇。當鴨鴨問及“畫里的拾光”與CCtalk的相遇故事時,筱菲用了一個詞:
“一見如故。”
線上教學日漸普及,“拾光畫室”在選擇線上授課平臺時,繪畫圈里很多同行都推薦了CCtalk。而在對比了多個市面上的教學平臺后,朱古力和小伙伴們毅然選擇了CCtalk。
首先,平臺圍繞學員和商戶們的使用需求,界面、功能設置上非常人性化,使用上“很貼心”,效率也非常高。
筱菲提到,“之前我們只能用一個賬號上傳課程,當時提了個需求希望能開設多個權限賬號,沒想到,沒隔幾天平臺就上線了新功能。”
其次,平臺與商戶之間的溝通非常順暢。“在CCtalk遇到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們從不怕遇到問題。”
而談到與CCtalk的未來,創始人朱古力告訴鴨鴨,“小助手一直陪著我們進步,我們也會和CCtalk一同成長!”
“畫里的拾光”創始團隊工作中
關于創業隊友的選擇,創始人朱古力認為,無論何種行業,創業伙伴的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就是和伙伴們‘搭伙過日子’”。
首先,大家需要有共同的長久目標,不在乎短期利益,“每一年,總會遇到新的困難,不放棄真的很重要,我們始終堅持從一而終。”
其次,團隊協作,隊友之間盡量能形成互補。
當然,朱古力還認為,對于“畫里的拾光”而言,能夠一起專注解決問題是這段堅持9年創業旅程的最重要的品質。
“我們團隊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為每個人都保留了試錯空間,并在試錯過程中不斷復盤和成長。”
心聲:最美的風景不在異國他鄉,在生活日常
“畫里的拾光”蒲竹草堂店
回望這九年歷程里的難忘點滴,最讓筱菲和伙伴們銘刻在心的記憶點,依然是和畫友們的“相遇于江湖”,并在拾光的色彩世界里相濡以沫。
與其他更多面向低齡人群、考試指向強的美術機構所不同,“拾光畫室”更聚焦于成人美術。而團隊成員面對這幫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畫友們,最大的體會便是“相互授教”。
“拾光畫室”的畫友來自各行各業,有賦閑在家興趣使然的寶媽,有朝夕忙碌偶有閑暇的醫生,有對癡迷綠色的綠植愛好者,通過繪畫,大家相識于這里,沉浸在這里。
讓創始人昊子印象深刻的是,畫友們形成了一個溫馨有愛的女性小團隊,課上大家彼此鼓勵,分享繪畫心得,課后一起相約戶外運動、上舞蹈課,甚至各自帶著食材,在畫室的小廚房里一起拾掇一桌大餐。
“畫里的拾光”團隊與畫友們聚會
在創業的這些年里,正是有了她們、有了這些生活和故事,“拾光畫室”變得更有溫度,更加美好,如此融洽的氛圍,自然成了畫友們熱愛“畫里的拾光”不二的緣由。
創始人小魚想了想,“最美的風景不在異國他鄉,而在我們生活的日常。”
畢竟,漫漫人生路里,畫畫只是其中點綴,遇見不同的人,經歷不一樣的際遇才是主旋律。
在拾光畫室位于南京鼓樓南大店的萬象書坊里,有一段階梯,階梯每一節都印著一段箴言,或是學員們的美好憧憬,或是團隊成員的一段小小心語,或是生活里冷不禁的調皮吐槽。但每一段仿佛都是這個畫室成長的一步步內心寫照,彷徨,探索,堅持,釋懷,求索。而臺階從下往上看過去,正是“拾光”的九年歷程的深深回望:
八年前的拾光,“我欠你的繪畫真理,我將在畫中告訴你。”
八年后的今天,拾光“發現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