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清華團隊引領彈性算力革命,共績科技挑戰行業“不可能”三角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算力的彈性和低價難以兼得。
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勛
36 氪獲悉,「共績科技」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水木創投領投、種子輪投資機構奇績創壇持續加碼,新進創投聯合投資,本次融資FA由源合獨家提供服務,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
據了解,「共績科技」主要致力于解決彈性臨時計算場景下,算力資源獲取難的問題,構建了電網式算力調度網絡,利用低成本的閑時算力服務高價值的靈活需求。
目前,在下游AI的刺激下,上游智算中心持續建設,算力基建國家政策近年來接連出臺。
行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算力規模已達到246 EFLOPS,智能算力同比增速超過65%,其中,工業、教育、醫療、能源等多個領域算力應用項目超過1.3萬個。
不過,目前智算中心的實際運營卻面臨著巨大痛點。「共績科技」市場合伙人王鵬告訴36氪,主要的矛盾在于,算力的彈性和低價,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一方面,從需求側來看,持續崛起算力需求中,大模型推理需求巨大。但推理的使用場景較為細碎分散,并且2C應用的推理需求由于使用者的作息規律,在時間上會存在明顯的波峰波谷,往往導致部分時間算力不足(用戶排隊),部分時間資源浪費——且根據實際測算,此類彈性算力需求占比超過總算力需求的10%。
根據工信部預測,預計到2030年我國算力市場將達到超萬億規模,而其中彈性算力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另一方面,從供給側來看,為了規避斷租停租的風險,當前新建算力中心主要以整租模式為主對外提供服務。少部分彈性靈活的服務價格往往又會是平常的數倍,部分小廠商雖然可以提供較為便宜的彈性算力服務,但實際仍是按時整租模式,受限于算力成本結構,商業上很難持續。從商業邏輯上來說,集中自建的算力中心并不適合滿足短期、波動、零散的計算需求。
與此同時,全球每天有67%的算力資源因為空閑而浪費,而中國就有5.7億臺個人電腦。以網吧為例,共績科技目前已經觸達的30萬臺網吧電腦中,每臺電腦每天平均使用不超過3h,且其中15%都是4090;以Steam平臺為例,其平臺上中國游戲玩家顯卡算力總和,就比長三角智算中心總和還要高。
而此類分散、閑時的算力資源,十分適合用于滿足臨時短期的計算需求——此類資源無需擔心壓貨、斷租,它們原本就是空閑的,也正是基于此,彈性與低價才有兼得的可能。為了讓分散、波動、閑時的算力資源真正能穩定為客戶提供算力服務,「共績科技」研發了“電網式算力調度網絡”,以期更好地撮合算力資源方和算力需求方,嘗試解決算力彈性、低價、穩定不可能三角的問題。
據介紹,在算力供應方面,「共績科技」搭建了SLM任務調度分發平臺,在閑時調用和一鍵接入兩方面均做到了全球唯一,平臺已經整合了來自大量個人設備、全國數千家網吧以及中大型集群的閑時資源。
這些分散的算力資源,在共績高效、精準的預測和調度算法支撐下,得到了有效利用,以及經過近百次產品的版本迭代,平臺兼容了不同網絡環境以及不同操作系統,允許供給者一鍵接入、動態退出,在不影響原有業務及使用習慣的情況下保障了算力服務的穩定性。
「共績科技」CEO付智告訴36氪,“算了么平臺”真正能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的核心能力在于,通過能源工程方法在計算領域落地,實現算力負荷預測、做到供需的完美匹配調度,使得整體的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并且,通過核心技術讓閑時或閑置的資源發揮了價值,“實現了算力供給者、需求者、「共績科技」三方共贏”。
目前,「共績科技」已經有了不少商業化案例落地,合作的AI廠商包括Liblib、BibiGPT、白熊數智等等。據介紹,以上公司均有了規模化營收,且收入增長迅速。另外,共績科技在10月23日,利用分散個人電腦為清華AI課堂上的100多位同學提供了2小時以上的在線穩定算力服務,此舉是全球首創,為教育行業的算力普惠提供了可靠、低價的解決方案。
典型案例介紹:
支撐AI客戶波峰需求
在共績科技的技術支持下,BibiGPT實現了成本效益和業務增長的雙重飛躍。作為國內領先的AI應用,BibiGPT通過音視頻智能總結服務滿足了百萬用戶的需求。共績科技的彈性算力服務有效應對了該場景的波動性算力需求,在確保服務連續性的同時顯著優化成本。通過按量計費和靈活擴縮容模式,BibiGPT在兩周內處理了50000分鐘以上的音視頻內容,成功響應峰值流量,并且降低了50%的算力成本。
攜手個人用戶,助力清華AI課堂
得益于共績科技的算了么調度平臺的堅實支持,以及眾多個人電腦用戶(他們的設備配備了高端的3090/4090顯卡)的積極參與,共績團隊于2024年10月23日為清華大學胡事民院士開設的AI通識課上的100多名同學提供了超過2小時的穩定算力服務。平臺的預部署環境功能極大地簡化了操作流程,使得學生們能夠輕松地在網頁端的Jupyter環境中選擇所需的計算環境,并流暢地執行深度學習代碼,從而更高效地完成AI課程的實踐任務。這次合作不僅驗證了「共績科技」在教育領域提供的算力普惠創新解決方案的有效性,更凸顯了社區力量在推動AI算力普惠方面的關鍵作用。
此外,共績科技基于分散算力調度的能力,首個提出“以算代儲”的算電協同落地方案,通過任務分發代替電力傳輸,有效促進微網場景下新能源的就地消納,并大幅降低計算的邊際成本。目前,團隊已經簽約承建青海省級智能綠色算力調度平臺。
「共績科技」創始人付智是一位有連續創業經歷的00后,清華18本22博,師從江億院士,曾獲清華大學未來學者獎學金、清華美靈科創家等榮譽。
近日,該項目還獲得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球亞軍,研究生創業組冠軍。此外,付智表示,公司下輪融資已經開啟,預計融資額5000萬以上。
投資人評價
奇績創壇合伙人毛圣博:
共績科技以“將算力與能源動態結合,打造信息與能源的橋梁”為愿景,精準把握了科技發展的脈搏。其團隊已成功調度成千上萬張閑置顯卡,為AIGC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高效、彈性且低成本的算力支持。這不僅開創了算力共享的新商業模式,還為資源的優化利用探索了前沿路徑。我對共績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堅信他們將引領普惠算力的發展,并在推動全球算力資源高效配置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水木創投執行董事閆思宇:
共績科技團隊以其活力和創新,精準把握共享算力創新的脈搏,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對技術細節的執著追求,為AIGC和科研領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彈性、低價的算力支持方案。我非常看好這支團隊,相信他們將推動共績科技在算力服務領域實現更大的突破。